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三十七章 暗度陳倉(2/4)

作者:閃爍字數:1332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27

    事實上,在第三次軍事改革中最受傷的就是陸軍。

    從一開始,王元慶就訂下了由陸軍大規模裁員來改變軍事力量結構的改革方案。在王元慶離開元首府之前,陸軍就在項鋌輝的親自主持下,率先完成了第一輪改革,裁減掉了近20萬官兵(其中大部分是二線部隊與預備部隊),為整個軍事改革奠定了基礎。可以說,如果不是項鋌輝親自坐鎮,恐怕第三次軍事改革從一開始就會遇到問題。

    一口氣將陸軍的規模縮減30%以上,在當時別說其他人不理解,就連裴承毅都不理解。

    共和國是世界上國土麵積排第三、人口總量派第二、國境線長度排第二的大國,還擁有全球最為龐大的經濟實力,維持一支規模在70萬人左右的陸軍並不過分。即便不考慮對外作戰,從守疆衛土來說,就需要數十萬兵力。雖然按照第三次軍事改革的規劃,今後守衛邊疆的任務將由武裝警察部隊(將在第三次軍事改革中進行整編,成為類似於美國國民警衛隊的正規預備部隊)承擔,正規軍的任務隻有一個:打贏隨時可能爆發的戰爭,但是從世界大國的角度來看,共和國有足夠的理由維持一支規模在70萬人以上的陸軍。事實上,美國在擴張的鼎盛時期,其陸軍總兵力就在70萬人以上,甚至一度接近100萬(包括在前線執行作戰任務的國民警衛隊)。即便在和平時期,即伊朗戰爭結束後,美國的陸軍兵力在65萬左右,隨後才逐步降低到50萬以內。敘以戰爭結束後,美國陸軍的規模又開始擴充。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到2040年底。美國陸軍的實際兵力已經恢複到了65萬左右,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之中。雖然美國此舉很有可能是在為戰爭做準備,畢竟現代化戰爭的節奏快得驚人,如果不能在戰前做好準備,等到戰爭爆發後才開始動員,恐怕在征召的兵員完成基本訓練之前戰爭就結束了,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共和國陸軍的兵力非常緊張。事實上,除了人口數量有所差別之外,在決定國家實力的基礎條件上,共和國與美國非常相似。美國有理由維持一支規模接近70萬的陸軍,共和國為什麽不能增加陸軍兵力?

    可以說,第三次軍事改革初期,削減陸軍總兵力就飽受爭議。

    雖然裴承毅非常崇拜王元慶,堅信王元慶不會在如此重大的問題上犯嚴重錯誤,並且根據第三次軍事改革的具體措施,認為王元慶已經想辦法彌補了兵力欠缺產生的問題,但是直到看到李存勳提供的資料,他才完全相信,王元慶確實找到了解決辦法,而且比他之前預料的還要理想得多。

    針對陸軍兵力不足,王元慶在三個方麵做了努力。

    一是前麵提到的軍事儲備體製。按照共和國國務院在2040年公布的國防藍皮書,雖然第三次軍事改革影響廣泛。但是並沒像大部分人預料的那樣,使共和國的國防實力出現嚴重下滑。

    隨著“正規軍 預備部隊 緊急動員機製”的兵力體係得到建立與完善,在隻有不到50萬正規軍的情況下,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力仍然世界第一,遠超過美國陸軍與俄羅斯陸軍。更重要的是,針對預備部隊與緊急動員機製,共和國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善的裝備儲備體係,在保證部隊戰鬥力的前提下,配備給一線部隊的裝備比以往減少了大約三分之一,配備給二線戰鬥部隊的裝備則比以往減少了三分之二。按簡氏防務周刊估計,共和國陸軍的20萬一線部隊(相當於以往的7個軍。實際編製為10個戰鬥旅、10個炮兵旅與10個支援旅)的戰鬥力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同等規模的地麵部隊,具備打贏一場大規模地區戰爭、或者兩場小規模局部戰爭的能力。如果20萬一線部隊不夠,共和國陸軍還能在不做任何準備的情況下投入大約30萬二線部隊,在1個月之內動員40到50萬預備部隊。在總投入接近100萬的情況下,共和國陸軍有能力打贏任何規模的地區戰爭,隻有在世界大戰的威脅下,才有必要做進一步動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