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三十八章 戰鬥單位(1/4)

作者:閃爍字數:1387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28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三十八章 戰鬥單位

    作為陸軍上將,裴承毅自然更加關注陸軍的建設情況。

    印度戰爭期間。共和國陸軍有14個主力軍,相當於50個戰鬥旅、20個炮兵旅與20個支援旅,總兵力超過50萬。印度戰爭後,陸軍率先裁軍,按照新的標準進行整編,即隻保留10個戰鬥旅、10個炮兵旅與10個支援旅,總兵力20萬的標準重新組建作戰部隊,並且調整了3類作戰部隊的職能與編製。

    戰鬥旅的職能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主力戰鬥部隊。以往,根據不同的性質,各戰鬥旅的人數在4500到6000之間,比如空降旅的總兵力為4544人、空突旅為4758人、步兵旅為5427人、機步旅為5672人、裝突旅為5842人、裝甲旅為6031人。改編後,首先是戰鬥旅的種類大為縮減,僅剩下了空降旅、步兵旅與裝甲旅;其次是編製規模大大增強,空降旅的總兵力為6444人、步兵旅為6874人、裝甲旅為7224人;最後就是戰鬥旅的專業職能部隊大為增強,各旅的非戰鬥人員占總兵力的30%左右。由此可見,針對戰鬥旅的改編隻有一個目的:增強獨立作戰能力。

    炮兵旅的職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但需要承擔傳統的炮火支援任務,還要擔負起其他火力掩護部隊的任務,比如為作戰部隊提供野戰防空掩護,甚至得承擔起戰術情報支援任務。總體而言。炮兵旅的主要使命就是執行用不著戰鬥旅、支援旅又無法完成的任務,為作戰部隊提供各種直接作戰支援。編製方麵,炮兵旅采用了相對靈活的編製方式,即平時僅有基本部隊,到戰時才根據作戰需要編入加強部隊。一般情況下,1個炮兵旅中設1個炮火支援指揮部、1個防空掩護指揮部、1個特種戰術指揮部與1個後勤保障指揮部,和平時期各指揮部下設1到3個營的兵力,參戰之前再根據作戰需要適當增強作戰力量,比如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在1個旅中編入18個炮兵營(數量由炮火支援指揮部的指揮通道數量決定,如果指揮係統升級,則能編入更多的炮兵營)、6個防空營、3個戰術情報營(實際上就是跟隨作戰部隊行動的特種部隊或者由戰術司令部派來的特別偵察部隊)與12個後勤保障營,使總兵力超過15000人。事實上,沒有任何一個炮兵旅會同時兼顧幾個方麵,因為沒有任何一支作戰部隊做到麵麵俱到。即便戰場情況惡劣,需要麵麵俱到,指揮官也應該首先考慮部署更多的炮兵旅,而不是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麵。如此一來,炮兵旅的戰鬥編製往往會側重某個方麵,總兵力控製在6000人左右,最多不會超過8000人。

    相對而言,支援旅的改編工作才是重頭戲。

    按照傳統定義,支援旅就是後勤旅,專門負責非戰鬥任務。事實上,支援旅的首要職責也是負責作戰與直接支援作戰之外的非戰鬥任務,但是與傳統相比,改編後的支援旅更注重配合作戰能力。說簡單點。支援旅的位置向前挪了很大一截。

    作戰行動中,衝在最前麵的肯定是戰鬥旅,隨後是炮兵旅(射程達到數百千米的電磁炮大規模裝備部隊之後,炮兵旅往往會靠後部署,不再跟隨戰鬥旅衝鋒陷陣),再往後才是支援旅。戰鬥中,首先由戰鬥旅在炮兵旅等火力支援部隊的掩護下攻擊敵人,並且占領敵人的陣地,肅清殘敵之後,戰鬥旅會停止前進,在短暫休整的同時,由支援旅提供補給,然後再發動進攻。按照新的編製方式,支援旅將緊隨戰鬥旅行動,一般情況下,做到一對一的定點保障。更重要的是,如果有必要,比如需要保持足夠的進攻強度、也就是進攻行動不能停下來的時候,戰鬥旅將不再負責肅清殘敵的任務,將由支援旅清掃與控製戰場,同時為戰鬥力提供保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