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三十八章 戰鬥單位(3/4)

作者:閃爍字數:1387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28

    對付將領隻是一方麵,要推動改革,還得讓全軍官兵心服口服。

    2036年底,第一個“戰鬥單位”完成全部訓練之後,項鋌輝親自安排了一次高強度對抗演習,讓淩雲霄指揮的“戰鬥單位”對抗傅衛民指揮的39軍。因為“戰鬥單位”從誕生的那天開始就是為了進攻,所以演習中,淩雲霄主攻,傅衛民主守。雖然這讓人覺得不太公平,畢竟39軍也是一支擅長進攻的部隊,但是仍然沒有多少人看好“戰鬥單位”,因為39軍的兵力是“戰鬥單位”的2倍,裝甲力量也多得多,在以防禦為主的情況下,有足夠的把握頂住“戰鬥單位”的進攻。

    演習結果確實如此嗎?

    根據當時的相關新聞報道,在僅僅持續了48個小時的演習中,“戰鬥單位”以毫無懸念的優勢擊敗了39軍。雖然報道中沒有提到具體情況,比如“戰鬥單位”如何取勝,39軍敗在什麽地方,但是“毫無懸念”足以說明問題,不是39軍的官兵沒有盡力,而是根本打不過“戰鬥單位”。

    正是這次演習,解決了陸軍改革的主要問題。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其餘9支戰鬥單位陸續組建完成,並且接受了全套訓練。

    到2040年底,10支戰鬥單位都已擁有完備戰鬥力。

    因為按照新憲法的規定,陸軍主力部隊將不再承擔戰爭之外的其他責任,所以10個戰鬥單位全都部署原離城市的陸軍基地內,其中4個戰鬥單位部署在海外(由淩雲霄指揮的第一戰鬥單位部署在巴基斯坦的拉合爾,由羅少鵬指揮的第二戰鬥單位部署在印度的維沙卡帕特南,由李繼先指揮的第三戰鬥單位部署在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市。由杜子岐指揮的第四戰鬥單位部署在琉球的那霸),6個戰鬥單位部署在國內(由江晚承指揮的第五戰鬥單位部署在遼寧省,由蹇柄彪指揮的第六戰鬥單位部署在河南省,由商雪韻指揮的第七戰鬥單位部署在台灣省,由王學平指揮的第八戰鬥單位部署在廣東省,由傅衛民指揮的第九戰鬥單位部署在新疆自治區,由李東石指揮的第十戰鬥單位部署在四川省)。以往需要由野戰軍完成的國內任務均交給了武裝警察部隊,比如拱衛首都的重任就與戰鬥單位沒有關係,39軍的編製從此撤消(事實上39軍的衣缽已經由第九戰鬥單位繼承了下來)。

    這一變化,反映出了第三次軍事改革的主要思想,即提高正規軍的職業化程度。

    對擁有10億人口與上千萬平方千米國土的共和國來說,供養20萬正規軍不算多,如果連這20萬部隊都無法全力為戰爭做準備的話,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力肯定有問題。早在半島戰爭期間,共和國的軍事體製就受到了挑戰。當時在第一次戰役之後,各主力部隊損傷慘重,繼續補充作戰人員,而從二線抽調的作戰人員壓根就無法適應戰場,導致包括54軍在內的好幾支野戰軍必須用更多的時間進行休整。在此之後的第二次軍事改革格外強調了正規部隊的作戰能力,並且提高了二線部隊的訓練水準,才使共和國陸軍在印度戰爭期間發揮出了驚人的戰鬥力,但是僅僅提高訓練水準是治標不治本應急辦法,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得從編製上著手。

    作為陸軍的中堅力量,20萬主力部隊的質量必須得到保證。

    用項鋌輝在向陸軍官兵解釋第三次軍事改革的重要性時的話來說:20萬主力作戰部隊必須確保在任何情況下,打贏一場除了世界大戰之外的任何程度的地區性戰爭,如果達不到這個目的,共和國陸軍就算不上全球頭號陸軍,共和國陸軍的改革就沒有取得成功,必須進行更加深入的改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