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四十章 玩概念(3/5)

作者:閃爍字數:1446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30

    事實上,陸航也不可能同時研製兩種戰術平台。

    說直接點,就算陸航有錢,這樣的計劃也不會得到批準。

    暫且不說國防部會不會批準兩種戰術空中平台,在陸軍全家都吃不飽的情況下,陸航到處顯富,肯定不會有好結果。

    針對這一情況,陸航采取了“曲線救國”的發展方針。

    在2036年初。陸航就提出了“通用型戰術空中平台”的研製項目,並且得到了裝備辦公室的首肯,得到了啟動資金(因為陸航在印度戰爭中的優越表現,加上吞並了空軍的戰術運輸機群,所以陸航獲得了獨立預算權)。到2037年底,也就是開始製訂2038財年度國防預算的時候,陸航的研製計劃受到影響。按照新上任的國防部長提出的要求,在DZ-25C並沒有落伍的情況下,陸航不應該花幾百億研製一種全新的空中平台,應該盡量挖掘現有裝備的潛力。萬幸的是,陸航早就做好了準備。將申請到的研製經費的大部分用在了DZ-25C平台的改進工作上。

    事實上,陸航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研製全新的空中平台。

    申報研製項目的時候,陸航的想法就是改進DZ-25C,啟動全新研製計劃,主要目的是完成技術積累,為今後開發更好的空中平台打下基礎。

    從實際情況來看,DZ-25C完全能夠滿足未來作戰需求。

    陸航沒有急著提出DZ-25C的改進計劃,主要是陸軍沒有急著提出未來主戰平台的研製計劃,而陸航是為陸軍服務的,陸航的戰術空運平台與裝甲部隊的主戰裝備的相關數據必須高度吻合,比如主戰坦克的標準戰鬥質量為30噸,那麽陸航戰術運輸機的標準空運能力就應該以此為標準(一般是會放大10%到20%,及在設計的時候要求33噸到36噸的標準空運能力)。

    雖然按照一般的做法,或者說西方國家的做法,因為空運平台的研製成本與研製周期都超過了地麵主戰平台,所以應該按照針對未來戰爭的設想,首先確定運輸機的主要性能指標(空運能力、貨艙尺寸、續航能力等),再由運輸機性能指標來確定地麵主戰平台的技術指標。但是這套研製方式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即地麵主戰平台的戰術性能往往會因為過於遷就戰略性能而受到影響,導致難以完成作戰任務。拿美國陸軍的“斯特瑞克”輪式裝甲車來說,就是因為需要用30運輸機空運,導致其基本重量必須控製在20噸左右,使其防護能力大受影響,隻能在低強度的地麵戰鬥中發揮作用,在高強度的戰鬥、特別是在裝甲對抗戰中幾乎沒有生存能力。

    針對這一請情況,共和國陸軍采用了倒置的研製方式,即首先研製地麵主戰平台,再由地麵主戰平台的技術指標(主要是戰鬥重量與外形尺寸)來研製空運平台,從而最大限度的確保地麵主戰平台的作戰性能。

    正是如此,直到DZ-31C與30D的技術指標出台,陸航才開始改進DZ-25C。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