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四十一章 結構性調整(3/4)

作者:閃爍字數:1427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31

    用國防部在審批J項目時的評論來說,雖然無源探測係統、大推力發動機、高強度機身、多功能生命維持係統(提高飛行員承受過載的能力)等設備非常先進,能夠最大限度的提高戰鬥機的性能與作戰能力,但是這些係統本身也極為昂貴,效費比遠遠比不上已經十分成熟的係統。根據國防部公布的計算結果,按照C型標準進行改進,成本將是生產1架JA的2倍,而1架J的作戰效能肯定比不上3架JA。按照E型標準改進,成本隻有1架JA的40%,而J的作戰效能是JA的200%以上,因此選擇J,放棄J,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為了讓空軍接受這個方案,國防部還拿出了“國防資源情報局”(一個專門通過公開與半公開渠道收集他國國防情報的部門)收集到的情報,即在未來10年到15年之內,美國空軍不會裝備比J更加先進的戰鬥機,F-42的改進計劃很難做到比J更加徹底,而且美國空軍也沒有研製新型重型製空戰鬥機的計劃。

    說簡單點,國防部不願意為單價近百億的J買單。

    萬幸的是,軍情局證實了國防資源情報局取得的情報。美國空軍確實沒有啟動研製下一代重型製空戰鬥機的計劃,而且也沒有對F-42做太大的改進。按照軍情局的說法,美國空軍的情況與共和國空軍很相似,即F-42是在傳統動力係統的基礎上開發的最後一種重型製空戰鬥機,受基礎設計影響,進行全麵改進的費用基本上等於重新設計一種戰鬥機,效費比嚴重失衡。

    更重要的是,J的測試工作已經在2040年底完成,並且在年初投產。

    雖然交付給空軍的J隻有2個中隊的48架,但是J是在JA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而JA在設計的時候就大量采用了模塊化設計思想,所以在必要的時候,能夠以更換功能模塊的方式加快改進速度。按照軍情局提供的數據,在7月1日之前,空軍至少能夠獲得8個中隊的近200架J。因為空軍總共隻有12個中隊的重型製空戰鬥機,所以能夠在短短幾個月內完成8個中隊的改進工作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重型製空戰鬥機如此,多用途戰鬥機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

    與J一樣,J-17的替代機型,即代號的多用途戰鬥機研製項目在2036年初就下馬了,取而代之的是J-17的改進項目。因為J-17是共和國空軍中的“低端戰鬥機”,在印度戰爭之後就拿到了出口許可證,所以為了搶占國際市場,特別是與大了一號的F-46爭奪一些中立國空軍的訂單,製造商有足夠的熱情對其加以改進。比如在2037年底向國際市場的J-17的代號就是CX,即在J-17C的基礎上,針對客戶具體要求的特別改進型。因為製造商已經針對J-17A在戰鬥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加以改進,所以當空軍在2038年初提出研製更加先進的改進型號後,僅用了1年,內銷的J-17C就飛上了藍天。與出口的J-17CX相比,出售給共和國空軍的J-17C要實用得多。說直接點,就是更加簡練,取消了很多昂貴、卻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裝備,在全麵提高多用途性能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降低生產成本。別的不說,J-17C的製空作戰能力就與J-17A旗鼓相當,除了通過換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提高了戰鬥機的機動能力之外,其他方麵幾乎沒有變化。與A型相比,J-17C最突出的能力就是打擊能力增強了100%。

    當然,J-17C也是由J-17A改進而來的,而且可以通過采用改裝模塊進行快速改進。

    戰略航空兵方麵,用來替代H-9的高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並沒得到批量生產的機會,到停產的時候,共和國空軍隻采購了42架,並且全部配備給了執行戰略警戒任務的3支轟炸機部隊。因為要想維持最低限度的戰略警戒力量,即在遭到敵人突然打擊之後,要想通過還擊摧毀敵國的所有大城市(人口100萬以上),至少就得保證有1支由12架轟炸機組成的戰略轟炸機部隊能夠生存下來,所以在和平時期,至少得保證有3支戰略轟炸機部隊處於戰略警戒狀態,其中1支在空中巡邏,1支在地麵準備待命,另外1支則進行日常保養。也就是說,裝備高超音速戰略轟炸機的3支轟炸機部隊不大可能被派去執行常規作戰任務。更重要的是,《倫敦條約》的第一階段削減工作已經進入關鍵時刻,作為共和國最重要的戰略報複力量,空軍的戰略轟炸機部隊是一支相對透明的力量,其一舉一動對國際核裁軍、乃至全球局勢有很大的影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