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四十一章 結構性調整(2/4)

作者:閃爍字數:1427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0:31

    到21世紀40年代,J仍然是世界上最出色的重型製空戰鬥機。雖然空軍早在2035年年底就啟動了J的替代戰鬥機,即代號X18的重型製空戰鬥機研製項目,並且在當年就向中航集團、中重集團與航空航天集團各支付了幾億元的項目啟動經費,要求這三家有能力研製重型製空戰鬥機的軍火企業拿出初始設計方案。但是在2037年,也就是林嘯雷擔任總參謀長之後,隨著海軍加入,空軍單獨研製重型製空戰鬥機的計劃被取消,而且在誰主導該項目的問題上,空軍與海軍產生了嚴重分歧。

    雖然裴承毅當時已經去了物理實驗中心,但是對這件事情還是有所了解。

    原因無二,與重型製空戰鬥機有關的幾項技術由物理實驗中心的實驗室負責,裴承毅正好參與了其中的一項開發工作。

    按理說,重型製空戰鬥機是空軍的當家花旦,而且空軍的采購數量遠遠超過海軍,所以無論如何應該應該由空軍主導,在空軍型號的基礎上改出海軍型號。問題是,林嘯雷當上總參謀長之後就提出了“大海軍計劃”。即在20年內,將海軍規模擴充1倍以上,完全具備與美國海軍對抗的實力。雖然該計劃的現實意義非常大,按照王元慶的估計,兩個超級大國共存的局麵最多再維持30年,如果不能在20年內建立起世界一流的海軍,共和國不大可能在全麵戰爭中擊敗美國。但是林嘯雷的做法過於霸道,而且思想過於激進。不管怎麽說,在海軍主導局麵的情況下,總得給其他軍兵種一點活路。

    鬧到最後,該項目被國防部否決了,準確的說,是在顧衛民的幹預下被暫時擱置了。

    顧衛民給出的理由很簡單,J在20年代開發、30年代裝備部隊,足以服役到20年到30年,即在2050年之前,完全沒有必要考慮更好的戰鬥機。雖然重型製空戰鬥機的開發周期長達10多年,甚至20年以上,但是不研製重型戰鬥機,不等於不開發新技術,很多與重型戰鬥機相關的技術,可以在其他項目中得到體現與應用,或者單獨立項。事實上。擱置了重型戰鬥機的開發項目的同時,國防部批準了幾個單獨軍事科研項目,並且在批準J的改進項目時,明確提到了幾個技術指標,即通過改進J來推動新型重型製空戰鬥機的關鍵項目。

    如此一來,搞到最後,重任還是落到了空軍身上。

    不管怎麽說,J是由空軍主導的重型戰鬥機,所以在改進J的時候,其主要作用的也是空軍。

    因為國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J的改進項目得重頭開始。

    在2039年底首飛的J的第二種正式批量生產型的編號為E。而不是在印度戰爭爆發前就已經開始研製的J。雖然看上去,J比J更加先進,畢竟其改進時間比較晚,能夠采用更多的新技術,但是事實上,J應該是J的縮水版本,其主要目的就是控製改進費用,即在以JA為基礎進行改進時,改裝成本不得超過造價的40%。受此條件限製,很多計劃用在J的先進設備,比如無源探測係統、全新的發動機,壓根不可能出現在J。

    毫無疑問,這絕對不是空軍想要的結果。

    問題是,在與總參謀部對立的情況下,空軍隻能依靠國防部,從而在裝備研製與采購上盡量聽從國防部的吩咐。

    作為國務院的部門,國防部在考慮裝備發展項目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效費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