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七十六章 新時代的空中戰鬥(3/4)

作者:閃爍字數:1428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09

    最後就是單獨研製一種全新的艦載重型製空戰鬥機。雖然美國海軍在印度戰爭之後就打算開發重型艦載製空戰鬥機了,但是與共和國空軍的X18項目一樣,存在投入太大,難以承擔等等困難。也就一直沒有得到落實。事實上,在2050年之前,美國海軍也沒有可能采購重型艦載製空戰鬥機,所以該項目多半是在做技術儲備。

    雖然美國海軍在F-46的改進項目上步履維艱,但是能在短短6年內拿出一種比較成功的改進方案,而且完成了近300架戰鬥機的改進工作,即便放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從某種意義上講,F-46C絕對是JA的強勁對手。

    更重要的是,印度戰爭中,印度空軍慘敗的原因有很多。F-46I的製空性能不佳隻是主要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與印度空軍相比,美國海軍航空兵不存在其他問題,即美國海軍擁有完善的作戰係統,而不是靠某種先進裝備混飯吃。

    對美國海軍來說,在2041年6月29日這天,最不幸的事情就是,遇到的不是在印度戰爭中大展神威的JA,而是問世不久的J。

    雖然與F-46C一樣,J也是一種不完全的改進型號,性能提升非常有限,但是作為專業製空戰鬥機,在美國空軍大力發展F-42C、美國海軍全力發展F-46C的情況下,共和國空軍在改進JA的時候,沒有理由不重視製空作戰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空軍僅僅采購了300多架J,且三分之二的J都是用在印度戰爭之前服役的JA進行全麵改進得來的,除了J的改進與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之外,與共和國空軍對這種先進戰鬥機的信心有很大的關係。

    用雷靖鳴的話來說,300架J足以撐起共和國的藍天屏障。

    這場空戰,共和國空軍投入了48架J。因為JA的性能差了許多,而且擔任前線指揮工作的空中指揮平台的通信控製通道有限,所以4個大隊的JA沒有參與前進護航作戰任務,而是留在後麵,為執行打擊任務的J-17機群提供直接掩護。

    對抗J機群的是美國海軍第四艦隊3支艦載航空兵聯隊派來的36架F-46C與36架F-46A。因為美國海軍每支航空聯隊隻有1個大隊的24架F-46D戰鬥機,在必須保證艦隊安全的情況下,派出半數製空戰鬥機已經非常不錯了。

    如果條件一樣的話,J機群肯定會大獲全勝。

    非常遺憾的是,空戰開始的時候,共和國空軍隻有2架前線指揮機到達伊朗西北地區上空,也就隻能為J戰鬥機提供有限的情報支援。更加可惜的是,J沒有配備無源探測係統,使用的仍然是有源相控陣雷達。與之相比,美國海軍出動了6架艦載預警機伴隨F-46機群行動,美國空軍還投入了3架大型預警機為F-46機群提供戰區情報。雖然F-46C也沒有無源探測係統,但是在製信息權占有優勢的情況下,F-46C獲得了與J抗衡的實力。

    在戰場情報係統的支持下。美國機群率先發起攻擊。

    問題是,F-46C仍然是中型戰鬥機。在執行製空作戰任務的時候,F-46C最多隻能攜帶6枚攔截導彈與2枚格鬥導彈,即便按照1對1的攻擊方式,也隻能用6枚導彈攻擊一個目標。毋庸置疑,這樣的導彈攻擊量遠遠達不到現代空戰的最低要求。要知道,J在改進的時候增強了全機的電力係統,其導彈攔截係統能夠在一次空戰中攔截8個目標。因為用高能脈衝激光炮取代了航空機關炮,所以在不考慮近距離格鬥的情況下,可以用激光炮配套的電池為攔截係統提供電能,從而將攔截能力翻倍。即便不考慮使用額外的電能,在一次空戰中,要想擊落1架J,理論上需要9枚攔截導彈,實際需要10到11枚攔截導彈。也就是說,2架F-46C集中火力攻擊1架J,才有將其擊落的可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