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零四章 速度競賽(3/4)

作者:閃爍字數:1384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37

    很明顯,繼續提高導彈的飛行速度已經沒有多少意義了。

    要想突破由高能激光器組成的最後防線,隻能在被動防護上做文章。說直接點,就是在彈頭上塗抹一層足夠好的塗料。事實上,這種塗料並不神秘,就是用在返回式衛星、宇航飛船與航天飛機上的隔熱塗料。準確的說,這種塗料是通過受熱汽化來帶走熱量,而不是隔絕熱量。從HS-29開始,幾乎所有采用了高拋彈道。以垂直俯衝的方式發起末段攻擊的巡航導彈上都使用了這樣的塗料。

    當然,再好的塗料,也有個極限性能。

    說簡單一點,隨著激光器的輸出能量越來越高,而且在攻擊的時候發出多個脈衝,所以要想徹底抵消掉激光帶來的能量,就得塗上足夠厚的塗料。事實上,導彈的彈頭是非常有限的,塗料的厚度也是非常有限的。激光器的能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遞增,而導彈的塗料厚度是不可能以這個速度遞增的。

    不得已,導彈工程師不得不尋覓更好的解決辦法。

    從理論上講,“電離散射幹擾”最有發展前途。該幹擾方法也不複雜,就像“電磁幹擾係統”一樣,通過釋放一些電離物資來改變周圍空氣的折射率與散射率,讓激光束在擊中目標前發生折射或者散射,從而分散激光束的能量。當然,這麽做的難度也不小,畢竟電離物質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而小小的彈頭裏根本塞不進多少東西。

    當然,也有比較簡單的解決辦法,那就是采用“銳利外形”。

    說直接一點,就是把導彈的彈頭設計得由長又尖,就如同放大了的鋼針一樣。雖然這麽做會大大降低彈頭的有效載荷,並且增加了導彈的設計難度,但是在對抗高能激光器的時候卻有得天獨厚的好處,那就是激光束很難直接攻擊某一點。打個比方,激光束迎麵照射彈頭的時候,除了彈頭尖端之外,照射在彈頭側表麵上的激光束如同冬天的陽光,根本談不上“毒辣”。這種設計有一個更加明顯的好處,那就是非常適合過頂攻擊,即導彈從目標的天頂方向上發起攻擊。

    事實上,HS-35就采用了這種彈頭。

    開戰的時候,H機群使用的遠程巡航導彈中,除了小部分是HS-29之外,絕大部分都是HS-35。

    美國方麵也不甘落後,在2038年就開始大批量采購AGA型高超音速巡航導彈。

    這是一種與HS-35非常相似的巡航導彈。由於采用了大長徑比的彈頭,所以彈頭貫穿整個彈提,3台采用保型設計的火箭/衝壓一體式發動機“捆綁”在彈頭外麵。發射後,導彈首先在尾部的火箭助推發動機的推動下,加速到2馬赫,然後衝壓發動機開始工作,將導彈的飛行速度提高到10馬赫左右,並且將飛行高度提高到40千米。如果攻擊距離超過2000千米,導彈將采用“乘波彈道”,即利用大氣層的張力,像打水飄一樣,在大氣層頂部以波浪形的彈道飛行。如果攻擊距離在2000千米以內,導彈則一直在電離層內飛行,以免過早被敵人的探測係統發現。導彈目標上空前,導彈的發動機轉為火箭工作模式,即利用攜帶的氧化劑提高燃燒效率,將導彈的飛行速度由10馬赫提高到20馬赫,並且通過姿態控製火箭發動機改變導彈彈道,使導彈進入俯衝攻擊階段。重新進入平流層之後,導彈的3具發動機與彈頭分離。因為在這個時候,發動機與彈頭的速度相當,所以3具發動機起到了誘餌彈的作用。進入對流層之後,3具發動機上的自毀裝置才會啟動,將其炸成碎片,為已經衝到前麵的彈頭提供掩護。因為彈頭采用了大長徑比的外形,所以在衝刺末段,最大飛行速度將接近30馬赫,飛完10千米,僅僅需要1秒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