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零四章 速度競賽(2/4)

作者:閃爍字數:1384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37

    針對這一情況,導彈工程師想了很多辦法。

    首先是提高導彈彈道高度,讓導彈在大氣層頂端或者電離層內飛行,以“過頂”方式發起攻擊,避免過早進入末段攔截係統的作戰範圍。其次是采用末段助推火箭發動機,將導彈的俯衝攻擊速度由巡航時的6到10馬赫提高到20馬赫以上,達到彈道導彈的水平,最大限度的縮短暴露在末段攔截係統作戰範圍內的時間。三是采用預塑爆炸單體,在彈頭攻擊目標的時候引爆彈體製造假目標,幹擾攔截係統的觀瞄設備,加大攔截係統的反映時間,提高彈頭的突防率。最後就是采用彈道導的熱護罩,即在彈頭外表麵塗敷一層受熱後會蒸發汽化的塗料,帶著受到能量武器攻擊後產生的巨大熱量。避免彈頭因為過熱變形而導致偏離原先彈道。

    實際使用中,這些辦法往往會同時采用。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麽不讓彈頭旋轉,增加能量武器的照射麵積,從而分散照射時產生的熱量。因為激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0萬千米,脈衝激光器的一個照射脈衝在數毫秒到數十毫秒之間,所以用脈衝激光器照射導彈,如同用手槍射擊芭蕾舞演員,在子彈麵前,演員轉得再快也沒有絲毫意義。

    事實上,早在20年代末,共和國研製出了第一台輸出功率達到1000兆瓦的高能激光器的時候,就在西北的某空軍靶場做過一次試驗,用該激光器在0.064秒內發出的10個脈衝攔截1枚155毫米榴彈,結果證明,炮彈的自旋運動並沒對脈衝激光產生太大的影響,隻要激光器的輸出能量夠大,肯定能夠燒毀彈殼,讓炮彈的氣動外形發生變化,使炮彈偏離目標。按照理論計算,對付155毫米榴彈,激光器的輸出功率需要達到10吉瓦(即10000兆瓦)以上,並且在50毫秒內輸出至少20個脈衝。

    30年代中葉,共和國與美國就製造出輸出功率超過20吉瓦的激光器,30年代末,輸出功率為50吉瓦的激光器也已投入實用。按照共和國物理實驗中心的激光實驗室製訂的研製計劃,肯定能在2042年底之前拿出輸出功率為100吉瓦的激光器,在2045年底之前研製出輸出功率為250吉瓦的激光器,並且讓100吉瓦激光器具備實戰部署能力。

    根據物理實驗中心做的秘密測試。隻要激光器的輸出功率達到100吉瓦,現役的所有彈藥都將失去價值。當然,要想推動這樣的激光器,首先就得擁有一座輸出功率為其十分之一的小型可控聚變反應堆,以及一套能夠儲存大約10吉焦(相當於2778千瓦時)電能的蓄電池。

    事實上,就算在已經大規模部署的20吉瓦級激光器的麵前,很多導彈都成了擺設。

    在前麵提到的4種導彈突防技術中,最重要的是後兩者。

    攻擊的時候讓彈頭與彈體分離,一是可以通過引爆彈體來製造假目標,其次就是縮小彈頭的體積,避免因為彈體被激光擊中而燃燒變形,從而影響彈頭的飛行軌跡。問題是,為了加快突防速度,彈頭上往往會安裝末級助推火箭發動機,而且隨著對突防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台原本隻用來調整彈道的火箭發動機也就越做越大。比如在2030年研製成功的HS-29型巡航導彈上,助推發動機的質量隻占彈頭質量的20%,而在2037年研製成功的HS-35型巡航導彈上,這個比例已經達到40%,預計下一代導彈上,還會提高到60%。為了確保導彈的攻擊威力,彈頭的有效載荷是不能低到哪裏去的。如此一來,隻能提高彈頭的總體質量。從而使巡航導彈的質量越來越大。增加點成本還是次要問題,隨著彈頭增大,突防效率自然會急劇降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