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零六章 海上平台(1/4)

作者:閃爍字數:1463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39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零六章 海上平台

    “不是什麽急事。我就在外麵等了一會。”張孝瓏放下帶來的電,非常自覺的去給自己衝了杯無糖咖啡,因為他對裴承毅推崇備至的龍井綠茶確實沒有多少興趣。“這是老劉發過來的,讓我親自交給你,說是幫得上忙。”

    “幫忙?”

    “阿勒頗剛剛遭到轟炸,損失不小吧?”

    裴承毅愣了一下,隨即拿起那台。

    文字資料沒有多少,主要是一些立體結構圖。隻看了幾幅結構圖,裴承毅就朝張孝瓏投去了驚訝的目光。軍情局特工笑了笑,示意裴承毅繼續看下去。張孝瓏隻是傳話人,根本不懂技術,也就無法替裴承毅做詳細說明。

    裴承毅看到的是一個由國防部與總參謀部牽頭,海陸空天與陸戰隊參與,由軍情局負責聯絡與保密工作,代號為“鯤”的大型軍事項目。從這個代號就看得出來,這是一個海上軍事平台項目。

    早在20世紀,就有人提出了建設“海上浮動城市”的想法。21世紀初期,美國海軍率先提出了“海上軍事基地”的設想,並且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炒得最火熱的時候,甚至提出了“具體方案”,即以對接的方式。將5艘擁有200米直通甲板的駁船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座擁有一條1000米跑道、能夠讓30這樣的戰術運輸機起降的海上基地。因為這樣的海上基地對結構強度的要求非常高、容易遭到攻擊、速度太慢、費用太高等等因素,到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之後,該設想就煙消雲散了。

    問題是,“海上基地”確實有其存在的價值。

    事實上,在相關開發上最積極的還是美國。

    伊朗戰爭期間,美國體會到了“孤軍作戰”的滋味。雖然依靠伊拉克的軍事基地,美軍不需要為部署問題發愁,但是伊拉克基本上是一個內陸國家,僅有的巴士拉港的吞吐能力非常有限,因為周邊的科威特、沙特、卡塔爾等國要麽不支持美國攻打伊朗,要麽害怕遭到伊朗報複,均沒有向美國開放港口,所以美國不得不在戰爭前花好幾個月的時間向伊拉克運送作戰部隊與作戰物資,使戰爭失去了突然性。正是如此,伊朗才有充足的時間完成戰爭準備工作,共和國與俄羅斯也才有足夠的時間有條不紊的為伊朗提供援助。嚴格說來,如果美國當時能夠發起突然進攻,恐怕伊朗戰爭就會是另外一個結果了。

    受此影響,伊朗戰爭還未結束,美國海軍就再次提出了建造海上基地的設想。

    與20世紀末與21世紀初不同的是,美國海軍這次非常“務實”,從一開始就把“海上基地”訂為準軍事設施。說簡單一點,“海上基地”不會靠前部署,更不可能進入戰區,而是承擔中轉與投送作戰部隊的任務,也就是兵力投送平台。如此一來。除了繼續采用組合結構的設計思想之外,還可以按照民用設施與民用船舶的標準進行建造,從而大幅度的降低建造成本與設計費用。按照美國海軍估計,1座由5艘10萬噸級駁船組成的“海上基地”的建造總費用不會超過300億美元,如果為每個戰區配備1座,則算上設計費用,單價不會超過400億美元。雖然從單價上看,這絕對是最為昂貴的武器,但是從作戰效能,特別是投送作戰部隊的效能上看,1座“海上基地”頂得上3支航母戰鬥群加上3支兩棲突擊艦隊,效費比非常高。

    非常可惜的是,沒等美國海軍采取行動,伊朗戰爭就陷入僵局。

    隨著美軍攻占胡齊斯坦省,控製了霍梅尼港、阿巴丹港,物資運輸工作迎刃而解,也不再需要“海上平台”了。

    當然,美國海軍並沒死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