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一十八章 低空力量(3/4)

作者:閃爍字數:1501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51

    與以往的任何一場戰爭相比,中東戰爭讓雙方的空中力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有長遠目光的軍事家眼裏,問題不僅僅是多用途戰鬥機的實戰價值。

    戰爭還未結束,共和國空軍的梅樂馳少將與美國空軍的喬伊斯.李少將就先後提出了一個讓兩國空軍震驚不已的理論,即重型製空戰鬥機會被迅速淘汰,統治未來天空的除了性能更加先進的空天戰鬥機之外,就是專門為空中戰鬥而生,具有極強的敏捷性、擁有完備的空戰係統與主動防禦係統、能夠在任何惡劣環境下作戰、造價相對低廉、能夠大批量裝備部隊的輕型製空戰鬥機。

    這個理論提出來的時候,兩國空軍的高層都沒有認識到其重大價值。

    不管怎麽說,對於兩國空軍的高層來說,根本不可能相信,統治天空的重型製空戰鬥機竟然會被淘汰,而且取代它的會是“地攤貨”般的輕型製空戰鬥機。

    萬幸的是,兩國空軍的高層都沒有忽視這個理論。

    在必須承認實戰結果的情況下,空戰戰術變革早晚都會到來。對於兩個超級大國的空軍來說,誰能在空戰理論上走到前麵,並且率先摸索出新的空戰戰術,誰就能在下一場戰爭中取勝。

    可以說,當時兩國空軍都有點饑不擇食。

    用雷靖鳴的話來說,不管是誰,隻要能夠提出**性的戰術思想與作戰理論,都能得到空軍的支持。

    正是如此,戰爭結束後不久,共和國空軍就改裝了幾架J-17E,用其與J進行空戰測試。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梅樂馳在晉升為空軍少將之後就離開了南亞戰區,前往位於共和國西北的空軍實驗基地,親自負責“對抗部隊”的工作,也就是用改進後的J-17E來驗證他的空戰理論。

    美國空軍的動作也很快,用F-54C戰鬥機組建一支類似的對抗部隊。

    雖然共和國與美國空軍都沒有公開相關消息,但是從後麵的發展來看,梅樂馳與李的理論徹底改變了空戰的麵貌。

    與爭奪製空權一樣。空中支援也遇到了挑戰。

    前麵已經多次提到,因為交戰雙方都加強了信息幹擾力度,導致戰場通信始終無法保持暢通,從而讓空中支援形同擺設。為了發揮空中打擊的力量,交戰雙方都隻能讓執行支援任務的多用途戰鬥機在距離戰場數百千米的地方,用防區外武器打擊敵人的固定目標,或者是對敵陣地進行覆蓋式轟炸。

    顯然,這絕對不是雙方地麵部隊想要得到的空中支援。

    用當時負責美軍空中作戰的李少將的話來說,如果有得選的話,他寧願用那些10億美元1架的F-54C去交換在20年前退役的A-10C,因為擁有“空中坦克”之稱的A-10C能夠頂著敵人的防空炮火為地麵部隊提供最直接的火力支援,而嬌貴的F-54C甚至不敢冒險進入敵人遠程防空係統的攔截區域。

    李的抱怨,正好說明了問題。

    實質上,這也是共和國空軍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對付弱小敵人的時候,甚至在對付地區強國的時候,幾輪高強度的空中打擊就能摧毀對方的防空係統,取得絕對製空權。在這種情況下,別說F-54C與J-17E這類高性能多用途戰鬥機,就算是普通民用飛機,隻要飛得夠高,都能都敵人的頭頂上轉幾圈,再安然無恙的返回後方基地。也就是說,在掌握了絕對製空權的情況下,多用途戰鬥機保持足夠的飛行高度,就不會受到威脅。如此一來,多用途戰鬥機抗損毀能力差、生存能力低下等至關重要的問題就不會暴露出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