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二十七章 空中反擊(3/4)

作者:閃爍字數:1476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1:59

    用共和國陸軍的話來說,26D就是飛行的坦克。

    更重要的是,這還是一輛非常靈活的“飛行坦克”。

    雖然根據軍情局提供的情報,第101突擊師的2個打擊旅總共裝備了近400架31A低空攻擊機(加大裝備量。也就是為了彌補31A在打擊能力上的差距),但是軍情局已經證實,31A肯定沒有配備主動防禦係統。事實上,作為一種采用傳統推進係統的低空攻擊機,也很難配備對電力供應要求非常高的主動防禦係統。雖然美國陸軍在31A服役後不久,就要求采用空軍的方式,為其增添一組高能複合蓄電池,配備主動防禦係統,但是作為一種本來就相對廉價的低空攻擊機,不但內部改進空間有限、能夠增加的可用重量也非常有限,價格問題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前沒有出現低空攻擊機之間的空戰,沒人知道主動防禦係統在以航炮為主要武器的超低空空戰中的價值,所以美國陸軍在衡量了各方麵的因素後,放棄了改裝31A的想法。

    11日夜間,3個低空打擊營集結完畢。

    這個時候,李東石也知道了袁晨皓的真實企圖。雖然袁晨皓利用了他的戰術,但是李東石沒有胡思亂想。不管怎麽說,擊敗敵人是首要任務。

    因為第十戰鬥單位在組建的時候就被確定為一支以突擊能力為主的作戰部隊,而且項鋌輝早就決定讓李東石去指揮這支部隊,所以早在2036年,李東石就去參加了相關方麵的培訓,專門學習了低空作戰的戰術。第十戰鬥單位成立後,在西南地區持續集訓,而訓練的主要課題就是如何充分有效的發揮低空部隊的作戰力量。事實上,選擇在西南地區訓練,就是因為該地區的崎嶇地形最能考驗低空部隊的作戰能力。

    作為空降兵出身的指揮官,李東石也深知低空作戰的重要性。

    接到袁晨皓的命令後,李東石有條不紊的給3個打擊營安排了作戰任務。

    這個時候,第101突擊師的低空打擊部隊已經出發了。

    相對而言,美軍更加急切的需要空中支援。事實上,正是美軍需要空中支援,杜奇威才會把第101突擊師派過去,也才會有11日夜間的那場低空決戰。

    與美軍相比,第十戰鬥單位的打擊營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不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

    按照袁晨皓製訂的作戰計劃,在打垮美軍的低空打擊部隊之前。都不需要執行對地打擊任務。也就是說,3個營的近200架低空攻擊機將全部扮演“低空戰鬥機”的角色,全力奪取超低空製空權。

    11日夜間的這場戰鬥,注定會載入史冊。

    站在美軍的角度,隻能用“出師不利”來形容。

    機群正在準備出發的時候,馬拉蒂亞的美軍基地與被美軍征用的機場就遭到了共和國戰鬥機的打擊。雖然受實際情況的限製,梅樂馳隻派來了2個大隊的40來架J-17E多用途戰鬥機,而且全部都在幾百千米外的伊朗領空使用遠程彈藥發起攻擊,但是這次來得非常及時的轟炸行動迫使第101突擊師的31A機群不得不分成幾個批次投入戰鬥,從而讓美軍失去了唯一的優勢,最終改變了當天晚上的戰鬥結果。

    設想一下,如果400架31A同時投入戰鬥,以2打1的方式與26D交戰,恐怕完蛋的就是第十戰鬥單位的打擊營了。要知道,在低空空戰中,導彈幾乎派不上用場,真正管用的就是航炮。也就是說,低空空戰都發生在目視範圍之內,沒有超視距空戰的說法。在這種戰鬥中,決定勝負的絕對不是性能,而是數量。這就好比一個神箭手能夠在百步之外放倒好幾個敵人,而在短兵相接的肉搏戰中,除非實力差得太大,不然一個人根本打不過兩個人。這就是雙拳難敵四掌的道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