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三十八章 極速狂飆(1/4)

作者:閃爍字數:1394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10

    卷十二 大戰前奏 第一百三十八章 極速狂飆

    頂住第一輪導彈攻擊之後。位於艦隊最西麵的那艘多用途驅逐艦率先啟動雷達。因為強製電磁幹擾係統的作用半徑在30千米左右,距離越遠,受到的影響就越小,而第一批導彈是從東麵飛來的,所以由位於艦隊最東麵的戰艦使用強製電磁幹擾係統,而位於艦隊最西麵的戰艦受到的影響最小。

    “俄勒岡”號航母戰鬥群沒有任何喘息機會,第二批導彈接踵而至。

    更重要的是,這批導彈是從南麵飛來的。

    驅逐艦上的雷達僅用2秒鍾就對來襲的導彈掃描了20次,計算出了導彈群的方位、距離、速度、高度、數量等等重要參數,隨後又用了2秒鍾,把這些重要的數據發送給了艦隊裏的其他戰艦。

    事實上,已經沒有必要分享戰場信息了。

    就算在之前的戰鬥中沒有使用強製電磁幹擾係統,艦隊的電子設備、特別是引導防空導彈的火控雷達沒有癱瘓,因為剛剛以最大能力攔截了第一批導彈,所以艦隊裏各艘戰艦上剩餘的防空導彈根本無法攔截第二批導彈。更重要的是,第二批導彈被發現的時候,距離艦隊不到60千米,留給艦隊的反映時間隻有10多秒,根本來不及組織防空作戰。麵對這樣的攻擊,唯一的辦法就是再次使用強製電磁幹擾係統。因為強製電磁幹擾係統的作用範圍在30千米左右,超過了艦隊防空作戰時的活動範圍。所以按照美國海軍的作戰守則,在這種情況下是“誰發現、誰負責”。也就是說,由發現導彈的戰艦引爆強製電磁幹擾係統,將戰場信息發送給其他戰艦,僅僅是為了讓其戰艦做好準備。

    問題是,在10來秒的時間內,其他戰艦能夠做好準備嗎?

    要知道,在此之前,艦隊剛剛頂住了一輪攻擊,位於最東麵的驅逐艦啟動了強製電磁幹擾係統,在第二批導彈到達的時候,艦隊東麵的戰艦還在檢查電子係統,有些戰艦的火控係統甚至沒有聯結到戰術信息共享平台上,也就無法獲得其他戰艦提供的戰場信息,也就無法應對即將到來的第二次強製電磁幹擾。

    當然,負責艦隊防空的那艘驅逐艦不會因此不使用強製電磁幹擾係統。

    控製驅逐艦的不是艦長、也不是戰艦上的其他軍官,而是一台具有初級人工智能的火控計算機。這台基於神經網絡技術的計算機除了能夠對程序進行分析之外,還能對獲取的戰場信息進行分析,並且對分析結果做出判斷。當時戰艦上的雷達發現了大約200個具有威脅的空中目標,火控計算機據此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艦隊剩餘的防空反導能力不足以擊落全部反艦導彈,3艘航母均將遭到重創。根據這個結論,火控計算機就能按照提前設置好的程序啟動戰艦上的強製電磁幹擾係統。

    當然,強製電磁幹擾係統也不是萬能的。

    印度戰爭期間,共和國空軍與海軍就用行動證明,強製電磁幹擾係統存在缺陷,采用適當的辦法就能削弱其影響力。在眾多的辦法中。提高反艦導彈的飛行速度就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之一。

    強製電磁幹擾係統出現之後,世界各國的新一代反艦導彈都采用了對抗措施。除了某些采用閉路製導係統的反艦導彈之外,最常用的應對措施就是一種被稱為“鎖止係統”的非常簡單的控製係統。該控製係統的工作原理非常簡單,那就是在遇到強製電磁幹擾的時候啟動某種類似於機械鎖的裝置,鎖定導彈的控製翼麵,讓導彈以受到幹擾前的狀態完成最後階段的飛行。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導彈變成了一枚普通炮彈。為了提高命中率,采用“鎖止係統”的導彈都具有兩個特點,一是非常快的末段飛行速度,二是直來直去的末段攻擊彈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