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十三章 政治風暴(2/4)

作者:閃爍字數:1438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29

    問題就在這裏。

    雖然按照美國的相關法律,彼得雷烏斯不需要為他在擔任聯軍司令官的時候所做出的軍事決策向除了總統之外的任何人做出解釋,國會也不例外。因此就算彼得雷烏斯無法在國會聽證會上給出能讓國會議員感到滿意的答複,也不會受到懲戒。但是國會聽證會本身就不是法律審判,更多的是讓彼得雷烏斯對其過往的行為進行解釋。也就是說,彼得雷烏斯如果無法在聽證會上給出答案,就無法得到選民的支持。

    從這件事情就能看出美國政局有多麽混亂。

    要知道,當年發動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的正是共和黨總統小布什,而且任命彼得雷烏斯為駐伊聯軍最高司令官的也是小布什總統。雖然彼得雷烏斯不是共和黨人,但是共和黨在這些事情上做文章,完全可以用“不要臉”來形容。

    問題是,美國的選民不會在乎這些。

    不管怎麽說,小布什之後住進白宮的是民主黨總統,而且讓彼得雷烏斯去阿富汗救急的也是民主黨總統。

    雖然在國會聽證會後,民主黨竭力反擊,開始揭共和黨的傷疤,比如當年小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的理由根本不成立,而由布什家族控製的石油企業、以及與布什家族有關的能源企業從中獲得了難以估量的好處,但是美國選民是向前看的,很少有人會追述曆史,隻要彼得雷烏斯無法證明他沒有因為個人問題讓聯軍官兵去送死,民主黨就很難讓選民相信,這位曾經的聯軍總司令能率領美國戰勝更多的敵人。

    正是如此,大選開始前2個月,民主黨的支持率急劇下滑。

    雖然民主黨在大選開始前的絕地反擊贏回了一些支持,但是在投票的時候,仍然有不少“騎牆派”選民將選票投給了蘭德斯。結果就是,蘭德斯僅以271張選舉人票當選(美國大選是間接選舉,50個州與華盛頓特區總共有538張選舉人票,隻要獲得半數以上的選舉人票就能當選),而在近4億張有效選票中。蘭德斯隻獲得了大約49.7%的選票,與小布什在2000年的大選中的情況一樣,成為沒有獲得多數選民支持的當選總統。

    這場大選,在美國的曆史上絕對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對共和黨來說,贏了大選,不等於贏了一切。因為在參議員選舉中,共和黨在東北幾個州輸掉了幾個極為關鍵的議席,所以在參議院中,共和黨成為了少數派。眾所周知,美國參議院擁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蘭德斯的很多政策都會在參議院受阻,甚至被迫對主要政策進行重大調整。

    真正的變化來自民主黨。

    雖然在2040年的時候,沒有哪個民主黨人會想到在短短4年之後就獲得了東山再起的機會,畢竟沒有任何人預料到,一場持續1個多月的戰爭就打破了選民對共和黨的幻想,讓共和黨不得不全力應付2044年的大選。但是在輸掉這場原本不應該取勝的大選後,民主黨內部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布魯德林這樣的傳統民主黨政治家主張韜光養晦,開始為下一次大選做準備。以彼得雷烏斯為代表的強硬派民主黨政治家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輸掉大選不是共和黨太強大,而是民主黨自身出了問題,應該利用這次教訓,對民主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實際上,就是保守與改革的分析。

    如果僅僅是爭論。還沒什麽大不了的。

    問題是,爭論發展到最後就變成了分歧,而分歧到最後就是裂痕。

    決裂在所難免。

    2045年初,也就是蘭德斯第二次到國會宣誓就任美國總統的那一天,彼得雷烏斯宣布脫離民主黨,成立“民主新黨”,也就是後來的“民新黨”(也被稱為“新民黨”)。與彼得雷烏斯同時宣布脫離民主黨的還有數十位很有影響力的政客,其中包括31位眾議院在職議員與7位參議院在職議員。如此一來,在2045年的時候,共和黨不但在眾議院擴大了領先優勢,還成為了參議院的第一大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