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十三章 政治風暴(3/4)

作者:閃爍字數:1438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29

    可以說。當彼得雷烏斯宣布成立“民新黨”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哆嗦了一下。

    要知道,美國是“兩黨政治”的典型代表,而且是“兩黨政治”搞得最完美,也最為完善的國家。雖然在美國的曆史上並不是一直由民主黨與共和黨輪流執政,比如在美國建國初期,就隻有聯邦黨(民主黨與共和黨均源自聯邦黨),隨後又有民主共和黨(民主黨的前身)、然後還有輝格黨(共和黨的前身)。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仍然存在第三個政黨,也就是影響力非常小的綠黨。但是除了建國初期之外,在任何時期真正有能力問鼎總統寶座的就隻有兩個政黨。

    隨著民新黨成立,美國的政壇局勢由兩強爭霸進入了三足鼎立時代。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民新黨在短期內不可能成為執政黨,至少需要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取得與民主黨、共和黨同等的影響力,並且在大選中取勝。更重要的是,民主黨遭到重創,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恢複元氣,也就無法挑戰共和黨。因此幾乎所有的政治評論家都認為,在2048年的大選中,獲勝的肯定是共和黨。一些政治評論家甚至斷言洛布林夫人將在2048年代表共和黨參選,並且成為美國的第一任女性總統。但是仍然有一些人認為,共和黨不可能長期霸占白宮,新成立的民新黨不是一支可以小覷的政治力量。要知道,在這個新成立的政黨中,不但擁有像彼得雷烏斯這樣的強硬派領袖任務,還擁有像內維德與科波菲爾這樣的優秀政治家與行政管理家,更值得重視的是,影響力絲毫不在彼得雷烏斯之下的杜奇威也在2045年的3月份宣布脫離民主黨,加入民新黨。也就是說,民新黨主要成員的多麵性,讓這個新生的政黨不但能夠拉攏很大一批民主黨的死忠,還能拉攏一些共和黨的死忠。用A美國廣播公司)對杜奇威改投民新黨的評論來說,作為一個以入主白宮為最終目的的政黨來說,民新黨隻欠缺最後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一個具有出色治國能力與強大感召力的政治家。

    這樣的政治家在美國並不多。

    回溯曆史的話,真正夠得上這兩個標準,離得最近的就是富蘭克林.羅斯福了。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也湧現出了許多傑出政治家,比如肯尼迪、比如克林頓,但是這些政治家要麽短命,要麽有瑕疵,絕對算不上完美。當然,也不能因此說美國缺乏優秀的政治家。所謂時勢早英雄,隻有在適當的曆史背景下,才會出現影響曆史的英雄任務,也才有可能出現偉大的政治家。

    事實上,美國就處在這麽一個時代。

    不管采用什麽標準,蘭德斯都隻算得上是個非常平庸的政治家。再次當選,隻是延長了他住在白宮的時間,並沒有為他提供更多的表演空間。

    問題是,蘭德斯不是一個甘於寂寞的政治家。

    在第一屆任期中,因為要謀求連任,所以蘭德斯在很多問題上不敢亂來,非常尊重幕僚、特別是洛布林夫人的建議與意見,幾乎把管理國家的權力交給了國務卿等官員。再次當選之後,因為沒有了連任的壓力,所以蘭德斯不再那麽重視洛布林夫人,開始重用一批白宮的幕僚,想在4年間大幹一場。

    可想而知,仍然呆在國務院的洛布林夫人的處境非常尷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