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十七章 正名(3/4)

作者:閃爍字數:1491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36

    麵對國防部長咄咄逼人的攻勢,總參謀長連招架的力氣都沒有。

    雖然在2043年行政總結與2044年財政預算大會上。林嘯雷提出由總參謀部與國防部共同成立一個預算審批與支出委員會,加強對國防預算的管理工作,也就是說,林嘯雷以退為進,希望保住總參謀部在國防預算上的發言權,但是已經站穩腳跟的裴承毅沒有答應共同管理國防預算,而是要求按照《行政管理法》與《政府單位改革管理辦法》等多部法律與行政法規的規定,由國防部管理國防預算。因為裴承毅提出了適當的理由,而且有相關法律支持,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不但林嘯雷不好多說什麽,就連顧衛民都不好插嘴。加上顏靖宇提供的支持,以及閻尚隆認為應該按章辦事,裴承毅的主張得到了支持,最終確定由國防部全權負責國防預算的審批與支出工作。

    如果一切到此終止的話,裴承毅就不是裴承毅了。

    奪得國防預算大權後,裴承毅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借軍事人員津貼與福利開支來過問軍隊的人事大權。

    相對而言,人事權比預算權更重要。

    可以說,從彭茂邦時代開始,總參謀部能夠成為共和**隊的“第一中心”就是因為掌握著軍隊的人事大權。當年,彭茂邦能以總參謀長身份左右共和國的重大決策,並且在趙潤東執政期間安排項鋌輝上位,除了彭茂邦在軍隊裏的巨大號召力之外,與總參謀部的很多特權有密切關係。到了項鋌輝時代,總參謀部的特權不但沒有削弱,還因為與王元慶結成了同盟關係而得到加強。可以說,項鋌輝在總參謀部的曆史地位與李存勳在軍情局的曆史地位非常相似。與劉曉賓無法撐起軍情局的整片天空一樣,林嘯雷在出任總參謀長之後,也不可能續寫總參謀部的輝煌。

    隨著國防部在人事大權上向總參謀部“開火”,裴承毅奪權的意圖已經非常清楚了。

    可以說,這是共和國有史以來,國防部與總參謀部搞得最慘烈的一場鬥爭。

    2044財年度,裴承毅就在製訂國防預算計劃的時候提到,共和**隊的人事編製過於臃腫,特別是高層將領的數量遠超過實際需要,在沒有迫切外來威脅的情況下。應該適當縮減軍隊規模,重點削減將領數量,為納稅的共和國公民節約上百億的國防開支,或者把這些錢花到更重要的領域。

    要知道,這不僅僅是一份計劃,而是一份詳細到個人的報告。

    這份厚達2000多頁的報告立即在共和**隊中引起了悍然大*,甚至連普通老百姓都受到了影響。

    隨著報告內容逐步公開,共和國百姓才鬆了口氣。

    年輕氣盛的國防部長要對付的不是中下層軍官,而是高級將領。顯然,高級將領與共和國百姓沒有什麽直接關係。

    按照裴承毅提交的報告,2044年初的時候共和**事力量總兵力為137萬,其中陸軍37萬、海軍33萬、空軍28萬、天軍17萬、陸戰隊15萬、網絡兵團(即以前的電子兵)7萬。以兵力為準,共和國的正規軍事力量在全球排第七位,前麵還有印度、土耳其、尼日利亞、印度尼西亞、剛果(金)與美國,而排在共和國之後的、兵力超過100萬的國家還有俄羅斯與埃塞俄比亞。在全球9個兵力超過100萬的國家中,除了處於內戰中的剛果(金)與埃塞俄比亞,以及麵對強大外來威脅的土耳其、尼日利亞與印度尼西亞之外,另外4個國家中,共和**隊中的將官比例名列第一,超過千分之四,也就是每250名軍人中就有1名將軍,全軍總計有準將以上軍人5521人。在美軍中,這個比例僅為千分之一,俄軍中的這個比例大約為千分之一點五,印度軍隊中也不過為千分之二。雖然共和**隊中將官比例偏高有曆史願意,畢竟共和**隊經曆的戰爭最多,因功累晉的將軍就有大約3000人,除掉這部分將領之後,將官比例實際上不到千分之二,處於比較合理的水平。但是對於任何一支軍隊來說,將軍過多就意味著其他軍人缺乏發展空間,也就意味著軍隊死氣沉沉,缺乏積極向上的活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