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二十一章 動蕩的根源(3/4)

作者:閃爍字數:1364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39

    由此可見,印度尼西亞的地位非常尷尬。

    當然,不控製印度尼西亞,不等於不占領印度尼西亞的市場與資源。

    從2020年開始,共和國就逐步放寬了對印度尼西亞的貿易限製。要知道。當時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演變成大蕭條,全球經濟正像高山滑雪般的從頂峰衝向穀底,幾乎所有國家都築起了貿易壁壘,以出口退稅等方式為出口企業提供巨額貿易補貼,國際貿易體係隨時有可能崩潰。共和國在這個時候放寬對印度尼西亞的貿易限製,等於拯救了印度尼西亞,讓數以百萬計的印度尼西亞人獲得了養家糊口的工作機會。

    當然,商人肯定是無利不起早,沒有理由無緣無故的援助印度尼西亞。

    眾所周知,大蕭條對共和國的衝擊遠沒有對美國的衝擊那麽大。甚至可以說,共和國是大蕭條的受益國。根據共和國當局在2040年底公布的一份統計數據,在2020年到2029年,即大蕭條期間經濟環境最糟糕的10年,共和國實現了年均3.7%的經濟增長率,而同期全球經濟的年均增長率為負的4%。也就是說,共和國經濟的相對增長率高達7.7%。而在大蕭條結束之後,共和國的經濟相對增長率隻有6%(2033年,共和國經濟增長8.2%,而全球經濟增長2.2%)。由此可見,大蕭條對共和國造成的影響,很多都停留在表麵上,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與之相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大蕭條中遭受到的打擊用“慘痛”都不足以形容。

    毫無疑問,貿易是國家間的經濟往來,肯定得講公平對等。

    共和國向印度尼西亞開放國內市場,印度尼西亞也得向共和國開放點什麽。

    當然,以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狀況,如果在大蕭條中向共和國全麵開放國內市場,國民經濟肯定會遭到重創,成千上萬的國內企業被共和國的跨國公司打垮或者吞並,爆發新的**浪潮。共和國的跨國企業也不需要印度尼西亞全麵開放,因為在2020年之後,共和國跨國企業的正在集中力量在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緬甸、老撾與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攻城拔寨,還得在南亞的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國與斯裏蘭卡布局。半島戰爭後,共和國花了很大的力氣幫助朝鮮重建家園。日本戰爭後,為了準備攻打印度,共和國的經濟政策開始轉向國內。不再鼓勵資本外投。總而言之,直到30年代末,共和國跨國企業都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占領印度尼西亞的市場。在共和國的整個產業網絡中,印度尼西亞隻有一個作用:原材料產地。

    作為對等條件,印度尼西亞需要開放的就是資源開采權與出口許可權。

    2021年,共和國的3家企業就以合資、注資、以及融資的辦法,控製了印度尼西亞最大的7家天然橡膠企業,而這7家橡膠企業控製了印度尼西亞80%的橡膠院與接近100%的橡膠出口份額。

    2023年,三堅集團在印度尼西亞發力,以兼並收購的方式,控製了印度尼西亞最大的3家錫礦開采企業與4架鋁礬土礦開采企業,成立“三堅集團印尼礦業集團”,一舉控製了印度尼西亞75%的錫礦與85%的鋁礬土礦,並且獲得了在印度尼西亞全境進行礦藏勘探的許可權,以及礦產出口許可權。作為區域產業發展戰略,三堅集團沒有在印度尼西亞開設礦產品加工企業,而是把加工廠設在了馬來西亞沙撈越州的古晉,並且投資擴大了古晉港的吞吐能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