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二十九章 幕後推手(1/4)

作者:閃爍字數:1345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47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二十九章 幕後推手

    前麵已經提到,在2035年之後。共和國的國防建設就遇到了難題。

    不管把問題歸咎在誰、或者哪種治國理念之上,對共和國的國防建設來說,中東戰爭都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衝擊。

    2042年到2047年間,因為顧衛民的國家戰略方針上並不重視國防建設,所以就算有裴承毅的全力爭取,共和國的國防建設仍然以“恢複”為主,即彌補中東戰爭對共和**隊造成的影響,並且針對軍隊在戰爭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非常有限的編製調整。雖然這5年間發生的事情經常遭到詬病,甚至有很多人認為,如果能夠抓住這5年的機會,共和國完全有能力在2050年之前,趁美國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發動世界大戰,迫使美國當局在進行全麵戰爭動員之前承認戰敗,但是誰都得承認,這5年的恢複建設為接下來的大規模軍事改革奠定了基礎,也為共和國在世界大戰中走得更遠提供了動力。更重要的是,在這5年間,共和國的國情決定了任何國防現代化建設都不現實,哪怕在任的是王元慶,也不可能在國防建設上投入太多的國力。要知道,在王元慶執政期間。日本戰爭之後,共和國當局花了7年時間為印度戰爭做準備!

    到2047年,準確的說,應該是2047財年度,共和國的國防建設開始加速。

    當年,共和國的國防預算比2046財年度增長了10.2%,增長速度自2035年以來,第一才一突破10%。更重要的是,2047年底,顏靖宇批準了裴承毅提交的《國防力量二十年建設規劃》,次年年初,該規劃在全體代表大會上以84%的支持率獲得通過,成為了共和國第一部由國防部長發起的,具有軍事改革意義的國防力量長遠建設規劃。事實上,後來很多人都將與這份國防建設規劃有關的改革行動稱為共和國的“第四次軍事改革”,並且由此認定在2047年的時候,顏靖宇就有意讓裴承毅在政治上有更大的作為,因為推行這次軍事改革的不是顏靖宇,而是裴承毅。

    袁晨皓也是這次軍事改革的發起者與參與者。

    事實上,這也是共和國第一份將周期設為20年,而不是10年的軍事改革。雖然將改革周期設為20年,主要依據是軍事力量發展周期,主要就是為了降低政府換屆選舉對國防力量建設產生負麵影響(這一點明顯針對顧衛民執政期間的某些過激政策),確保關係到國家安危與民族存亡的重大戰略政策具有持續性與延續性,但是很多人都因此認為,如果裴承毅沒有得到顏靖宇的暗示,或者名正言順的支持。不可能在2047年的時候出台這麽一份需要依靠繼任者才能完成的軍事改革方案。也有人認為,正是這份軍事改革方案的建設周期為20年,所以顏靖宇在考慮接替人的時候,把裴承毅放在了首要位置上。或者說,裴承毅通過這份軍事改革方案奠定了政治基礎。

    不管怎麽說,這是一份意義深遠,非同尋常的軍事改革方案。

    作為陸軍上將,加上主要參與者袁晨皓也是陸軍上將,所以該軍事改革方案的核心就是針對陸軍編製與裝備改革。

    如果在10多年前,編製改革的難度肯定超過了裝備改革。

    不得不承認,第三次軍事改革從根本上端正了共和**隊的風氣,明確了軍隊的職責與軍隊在共和國權力結構中的地位。正是如此,在裴承毅推行改革的時候,反而是裝備改革的難度大得多。

    編製改革方麵,主要就是針對戰鬥單位在中東戰爭期間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調整。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