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六章 先進理念(3/4)

作者:閃爍字數:1285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54

    問題是,鋼鐵的比重超過了海水,所以沒有打不沉的戰艦。

    更重要的是,隨著戰艦的最大航行速度提高到70節,傳統船型與傳統的流體力學都派不上用場了,不然共和國與美國也不會大力發展“衝浪船型”。關鍵就在這裏,不管是三體衝浪船型還是雙體衝浪船型,在高速(大約45節以上)航行的時候,靠的是位於水下的升力水翼或者升力船體提供升力來支撐艦船自身的重量。也就是說,在高速航行時,艦船水下船體產生的浮力遠小於排水量。如此一來,在遭到攻擊,船體受損,甚至僅僅是升力體的外形結構遭到破壞的時候,不但艦船的速度會急劇降低,甚至很難繼續浮在水麵上,抗打擊能力不如傳統艦船。雖然更高的速度,賦予了現代艦船更加強大的生存能力,實際上,現代艦船的生存能力肯定比以往的好得多,但是現代反艦武器的威力也越來越大,所以現代艦船受到的威脅並沒變小。

    當技術遇到瓶頸,難以突破的時候,精巧的設計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昆侖”級巡洋艦的設計中,最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就是“可分離式功能模塊”。

    “可分離式功能模塊”的最大特點就是利用自動化技術,將一些危險的、或者極端重要的功能模塊設計以全封閉式的要求進行設計,並且將其以外部拚接的方式與其他功能模塊連接。作戰使用的時候,如果這些模塊遭到打擊,出現了危及戰艦的危險。戰艦上的控製計算機,或者指揮人員就可以主動拋棄該功能模塊。這相當於“壯士斷臂”,或者說是“棄車保帥”。雖然戰艦的作戰能力會受到影響,甚至喪失作戰能力,但是卻不會因為彈藥庫爆炸而戰沉,至少不會發生災難性的後果,讓戰艦上的官兵有時間撤離。

    前麵已經提到,采用了高速船型之後,艦船的外形對航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因此采用“可分離式功能模塊”的前提條件就是對基礎船體進行精細設計,確保在拋棄了部分模塊之後,艦船仍然能夠以相對較高的速度離開危險區域,而不是完全喪失活動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因為“可分離式功能模塊”都是封閉式的,完全由計算機,或者人員遙控操作,所以對自動化與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拿彈藥庫來說,除了要求自動運送彈藥之外,還要在戰艦出海活動的幾十天、幾個月、乃至十多個月的時間內,保證裏麵的彈藥不會因為缺乏維護而出現危險。

    可以說,這個設計理念不是很複雜,之前沒人想到,就是因為實現不了。

    到了21世紀40年代,隨著模塊技術越來越發達,該設計理念也具備了實用性。

    雖然在“昆侖”級設計的時候,受戰術思想、傳統觀念、人員才能等影響,“可分離式功能模塊”的應用範圍非常狹窄,隻用在了彈藥庫、導彈發射器與主動力艙上,其他功能模塊仍然采用傳統的設計方式,沒能大幅度提升戰艦性能,更不可能像後來的戰艦那樣,根據作戰需求,隨時更換功能模塊,但是在當時,這絕對是非常先進的設計思想,給人一種匪夷所思的感覺。即便大部分西方新聞媒體,特別是美國的新聞媒體並不認為“可分離式功能模塊”能夠大幅度提高戰艦在現代戰爭中的生存能力,改變戰艦在反艦武器麵恰前不堪一擊的尷尬處境,畢竟“昆侖”級上采用了此設計的都是容易對全艦安全構成威脅的功能模塊,特別是彈藥庫,而全封閉的外接方式肯定會對戰艦的穩定性、適航能力、水下部分的結構強度等與生存能力有關的性能指標產生負麵影響。問題是,這種全新的設計理念很快就得到了更多國家的支持,實際上連美國海軍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