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九章 空中航母(1/4)

作者:閃爍字數:1436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57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三十九章 空中航母

    如果說海軍風頭正盛、陸軍複興在望。那麽共和國空軍就在走下破路。

    事實上,第三次軍事改革開始後,空軍就在走下破路。

    雖然在30年代末與40年代初,很多人都認為,正在迅速崛起的天軍不大可能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完全取代空軍,成為最強大的打擊力量,但是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天軍取代空軍隻是遲早的事情,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天軍至少能夠在某些情況下,比如打擊得到嚴密保護的高價值戰略目標的時候能夠取代空軍。到了40年代末,隨著天軍發展加快,空軍的地位受到了嚴峻挑戰。

    早在30年代後幾年,共和國空軍就開始調整兵力結構。

    中東戰爭中,共和國空軍表現得最出色的不是戰術航空兵、也不是戰略航空兵,而是支援航空兵。甚至可以說,戰略航空兵隻是盡到了本職,戰術航空兵則發揮失常,隻有支援航空兵在超常發揮。要知道,當時空軍的戰略運輸機群創造了在24小時內向前線投送1個作戰單位的紀錄。放在6年前的印度戰爭,投送規模相當的1支戰略反應軍。至少得花3天。可以說,正是空軍支援航空兵超常發揮,裴承毅才能在持續1個多月的大規模戰爭期間將足足8個戰鬥單位送到前線,以優勢兵力擊敗了美土以聯軍,為最終迫使對方坐上談判桌打下了基礎。

    空軍的兵力結構調整,在中東戰爭後變得更加明顯。

    從發展戰略上來看,空軍隻有一條出路,那就是“向下兼並”。不管怎麽說,空軍的打擊能力肯定比不上天軍,隻要解決了發射成本帶來的問題,天軍就能成為名副其實的主要打擊力量,從而使空軍“邊緣化”。作為一支軍事力量,要想體現存在的價值,就隻能在火力投送與兵力投送上做文章。火力投送就是打擊能力,而兵力投送則是運輸能力。在打擊能力上不如天軍,並不意味著在運輸能力上沒有作為的空間。事實上,著重提高運輸能力就是空軍的出路。換句話說,空軍的發展目的不是抑製天軍,而是要完全取代海軍。

    設想一下,如果空軍成本降到了海運成本的水平,海軍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從理論上講,海軍存在的最大價值就是掌握“製海權”,並且通過“製海權”來提高國家實力,為國家利益服務。嚴格說來,“製海權”與海運的關係最為密切。實際上,即便開采海上資源,比如搜集海底礦床上的錳結核、開發海上油氣田。都需要通過海運將開采的資源送上陸地。如此一來,“製海權”的直接體現就是海運,以及由海運帶來的利益。曆史上所有涉及到製海權的戰爭,實際上就是保護海運與破壞海運的戰爭。如前麵所說,當人類社會在某一天不再需要以海運的方式來運送貨物的時候,即便海軍不會消亡,存在的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在此基礎上,空軍的發展方向就非常明確了。

    2042年之後,空軍利用軍費恢複性增長的大好機會,提出了兩個重大項目,一是與天軍聯合研製具有實戰能力的空天戰機,二是開發具有永久續航能力的超大型對流層空中作戰與運輸平台。

    前者不用多說,肯定會得到重視,隻不過起主導的不是空軍,而是天軍。

    對空軍來說,後者才是生存下去的關鍵所在。

    要知道,為了這個項目,空軍埋頭做了20年的功夫。早在20年代初,即基於電能的新式航空動力學得到蓬勃發展的時候,空軍就投入巨資,鼓勵國內的相關機構研究全新的航空發動機。DZ-25係列垂直起降運輸機與26係列低空攻擊機所用的磁感應螺旋推進器就是重大研究成果。相對而言。更有前途的,還是借助地球自身磁場的磁感應推進係統,特別是升力係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