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四十一章 針鋒相對(1/4)

作者:閃爍字數:1441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2:58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四十一章 針鋒相對

    雖然袁晨皓掌握的信息並不全麵。但是有一點很明確,那就是從2042年開始,共和國的國防建設有非常明確的目標,那就是為規模浩大、很有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中美戰爭”做準備。

    事實上,美國的國防建設也有同樣的目的。

    作為作戰處處長,袁晨皓在製訂各種作戰計劃,特別是在與美國有關的作戰計劃的時候,能夠從軍情局得到很多一手情報,因此對美國的國防建設也算有所了解。

    與共和國相比,受國情影響,美國國防建設的側重點完全不同。

    因為實力遠遜於共和國陸軍,而且在中東戰爭中一敗塗地,所以在40年代的擴軍浪潮中,美國陸軍獲得了最高優先權。用在2044年出任陸軍參謀長的布拉德上將的話來說,陸軍實力關係到了美國的未來。

    要知道,對美國這樣的國家來說,如此高度重視陸軍建設是很不尋常的事情。

    如果僅僅為了本土安全,美國沒有必要維持一支強大的陸軍。要知道,即便放眼整個美洲大陸,也沒一個國家能夠對美國構成威脅。曆史上,自從成為第一大工業國。有能力打造頭號海軍之後,美國就把海軍放在了陸軍前麵,通過控製大西洋與太平洋,把所謂威脅擋在數千千米、甚至上萬千米之外。即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取代英國,成為全球頭號強國,並且麵對紅色帝國的威脅,也沒有把陸軍放在頭號位置上,而是通過打造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把紅色帝國牢牢鎖在歐亞大陸上。

    可以說,美國能夠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並且在近半個世紀的美蘇冷戰中兵不刃血的戰勝紅色帝國,並且在21世紀的前40年內傾盡全力遏製共和國,就是因為美國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可以用最低的成本建設陸軍,把更多的國力放在對國家實力與大國鬥爭有更大影響力的海軍與空軍上。甚至可以說,到了21世紀40年代,共和國仍然在全球爭霸的道路上亦步亦趨,沒有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對抗,就是因為需要一支足夠強大的陸軍來確保本土安全,用在海軍與空軍上的資源嚴重不足。

    早在21世紀20年代處,也就是共和國通過東海戰爭確定了在西太平洋上的大國地位之後,對政治改革產生重大影響,在2027年當選全體代表大會代表的社科院國際關係專家蘇欣南院士對共和國與美國的關係做了論述,認為受地緣政治等等因素影響,共和國要想通過戰爭的方式擊敗美國,就得有更大的耐心。隻有在綜合國力為美國2倍的情況下,才有機會戰勝美國。

    雖然這一論斷在當時遭到很讀哦人質疑,但是其正確性已經得到證實。

    到2048年,共和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是美國的155%,即相當於美國的1.5倍。照此速度發展下去,到2054年,共和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差不多是美國的170%。因為國民生產總值隻是衡量綜合國力的因素之一,在大國對抗中,科技與文化的影響不比經濟差,所以在綜合國力方麵,共和國到2054年的時候,基本上就是美國的2倍。當然“綜合國力”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沒有明確的計算方法,因此共和國的綜合國力到底是美國的多少,誰也無法下定論。

    有這麽大的地理優勢,美國仍然在盡力發展陸軍,足以證明,美國當局缺乏安全感。

    問題是,在美國的戰略防禦體係中,陸軍永遠都是“第二軍”。嚴格說來,正是因為共和國在2042年之後加大了海軍建設力度。將打造“全球艦隊”當成了首要目的,美國當局才會缺乏安全感,並且不惜代價的加強陸軍建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