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五十二章 趁火打劫(3/4)

作者:閃爍字數:1430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09

    可以說,在保持客觀公正上,劉曉賓與李存勳完全一樣。

    如此一來,在報告措詞上,劉曉賓顯得非常小心,比如在提到法國總統回答美國國務卿提議的時候,他用的就是“感興趣”這個模棱兩可的詞。雖然在前麵還有一個定語,但是這個詞本身就表示法國總統並沒采納美國國務卿的建議。

    準確的說,是法國總統不打算采納美國國務卿的建議。

    毫無疑問,法國總統的想法非常直接,那就是利用美國來製衡共和國,迫使共和國元首在巴黎做出更大的保證,並且拿出實質性的東西來,而不僅僅是一句話。換句話說,在此之前,法國沒有選擇的餘地,要不要提供技術,是共和國與美國說了算的事情。

    因為共和國與美國一直認為歐盟是一個長遠威脅,所以在技術輸出上采取了非常一致的態度。甚至可以說,共和國與美國積極推動全麵核裁軍,並且向幾乎所有國家施壓,讓《倫敦條約》成為了具有約束力的國際性裁軍條約,就與打壓歐盟有很大的關係。要知道,隨著該條約生效,作為歐盟唯一的核國家,法國的國際將一落千丈,更加沒有能力團結其他歐盟成員國,也就無法使歐盟實現一體化。

    隨著共和國發出了打破僵局的信號,法國終於獲得了選擇權。

    即便這隻是個假像。因為法國當局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美國身上,法國政府也要借美國的影響力來獲得更大的好處。事實上,就算美國願意、而且能夠為法國提供先進技術,法國當局也得考慮一下有沒有必要從美國引進這些先進技術。仍然拿至關重要的複合蓄電池來說,就算美國願意把12級複合蓄電池的生產工藝賣給法國,並且幫助法國的企業掌握,共和國也能夠通過提前推出16級複合蓄電池的方式,讓法國企業的巨額投資全都白費掉。要知道,就在20年前,大蕭條的規模大到巔峰的時候,共和國就通過提前將8級複合蓄電池投入國際市場的方法,迅速占領了高端電動產業,一舉成為高端工業國,並且一直將這個優勢保持到現在。

    換個角度,法國當局還得擔心美國別有用心。

    眾所周知,大蕭條結束前,美國就仿照共和國的方式,以5年為一個周期,用推行新工藝與全麵推廣新產品為契機,輪番推動技術進步。也就是說,基本上每過10年,高端領域的工業生產技術就將革新一次。共和國是在2045年將12級複合蓄電池推向市場的,那麽到2055年,16級複合蓄電池就將進入民用市場。按照一般的發展規模,共和國的企業將在2050年左右開始為16級複合蓄電池的生產工作做準備。也就是說,如果有必要,共和國完全可以在2050年推廣16級複合蓄電池。事實上,已經有足夠多的消息證實,美國的16級複合蓄電池生產工藝將在2050年左右成熟,預計在2055年左右量產。即便實際情況不會如此樂觀,因為美國從來沒能按照計劃完成高端科研工作,樂觀估計,至少也要到2057年才能讓16級複合蓄電池量產,在2060年前擴大產能。如此一來,美國也存在著淘汰落後技術的問題。也就是說,即便與美國簽署了協議,而且美國當局履行了協議,法國也要在數年之後才能拿到12級複合蓄電池的生產工藝,而投入量產將是更晚的事情。到時候,不但新技術無法改變法國的處境,反而會讓法國背上沉重的包袱。事實上,美國企業不但不會因此損失什麽,反而找到了處理落後產能的新途徑。

    總而言之,隻要法國總統不是傻蛋,就不會把美國的甜言蜜語當成真心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