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五十三章 高起點(3/4)

作者:閃爍字數:1361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10

    事實上,當時最希望歐盟接觸軍事禁運的就是達索公司。

    根據軍情局提供的情報,在2010年之前,法國政府在歐盟發起的“解禁行動”幾乎都與達索公司有關。為了推動“解禁”行動,達索公司不但向法國議會派去了眾多說客,還花巨資收買歐盟理事會成員。當然,“解禁”的決策權在歐盟各成員國手中,隻要有一個成員國拒絕接觸禁令,就算其他國家都支持,也不可能解除禁令。如此一來,真正的決策權不在歐洲國家手中。而是在美國手中。要知道,歐盟最終解除對華武器禁運,就是因為英國在表決中投了棄權票,而不是否決票。

    由此可見,法國在2040年左右推動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目的不是把法國生產的武器裝備賣給共和國。要知道,在2040年左右,共和國的軍事技術已經全麵超過法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如此一來,需要購買武器的不是共和國,而是法國。

    當時,法國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共和國以對等的方式,降低對歐軍火貿易門檻。

    實際情況與法國想的大相徑庭,在2040年底,共和國全體代表大會就通過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法案,即所有針對非盟國的軍火貿易,隻要涉及到了保密技術就得經過全體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因為沒有哪種先進軍火不涉及保密技術,所以隻要共和國向沒有締結同盟條約的國家出售軍火,就得先通過全體代表大會這一關。也就是說,共和國不但沒有降低對歐軍火貿易門檻,反而提高了門檻。

    其實歐盟在軍事禁運這件事情上非常“冤枉”。

    當年,美國發起軍事禁運的時候,以歐盟涉及到美國的關鍵軍事技術,通過一係列的複雜條約,最終把歐盟綁在了一起,加入了對華武器禁運的行列。可惜的是,當時的歐盟非常弱小,還不具備後來的影響力,也就不可能在如此重大的安全問題上與美國對著幹,成了美國的幫凶。

    到了21世紀40年代,情況卻反了過來。當初是美國擔心共和國通過歐盟獲得美國的先進軍事技術,現在卻是共和國擔心美國通過歐盟獲得共和國的先進軍事技術,因此在對歐軍火貿易上管得非常嚴密。要知道,直到2045年,共和國都沒有向幾個關係友好的歐盟成員國提供超過其他非盟國的武器裝備。比如希臘早在2027年的時候就希望從共和國引進電動潛艇,直到2037年。也就是共和國率先向沒有簽署“友好互助條約”的也門出口了1艘電動潛艇之後,才答應把配備了6級複合蓄電池的電動潛艇賣給希臘,而當時共和國賣給盟國的潛艇配備的全是8級以上的複合蓄電池,賣給阿根廷、巴基斯坦等幾個主要盟國的潛艇上甚至采用了12級複合蓄電池。到了2046年,即希臘已經用行動證明了與共和國的友好關係之後5年,共和國當局才以“特批”的方式,把包括4艘配備了16級複合蓄電池的電動潛艇、48架J型戰鬥機、240輛DZ-31D型主戰坦克與12套電磁炮係統在內的先進武器裝備賣給了希臘,使希臘在一夜之間成為了地中海地區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其國防實力遠遠超過了夙敵土耳其。事實上,希臘能夠買到共和國的先進武器,不是因為與共和國的關係特別好,而是在此之前已經承諾,不會單方麵向土耳其開戰,也不會在雙方重點爭奪的塞浦路斯采取破壞現狀的實質性行動。也就是說,希臘采購這些先進武器的主要目的是對付強敵土耳其,而能不能動手,得由共和國說了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