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五十八章 高端之爭(3/4)

作者:閃爍字數:1363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14

    相對而言,這種結構上的變化,在軍火市場上的表現最為突出。

    半島戰爭後,共和國的武器裝備就擺脫了“廉價”的綽號。不管怎麽說,擊敗美**隊與用美械武裝起來的韓**隊,要比擊敗用俄製裝備武裝起來的印度軍隊難得多。共和**隊能夠在半島戰爭上擊敗強大的美韓聯軍,足以證明共和**火業的性能。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共和國的軍火商不再用價格來吸引顧客。

    正是如此,美**火企業不得不改變策略,主動降低身份來吸引顧客。

    拿J與F-42來說,雖然這兩種戰鬥機在國際市場上的報價相差不大,因為人民幣一直比較堅挺,而美元在大蕭條期間嚴重貶值,加上很多國家轉為把人民幣當成外匯的主要儲備貨幣,而美國政府卻得想辦法為之前幾十年的不勞而獲還債,所以F-42的實際銷售價格反而比J低得多。如果算上美國聯邦政府為軍火商提供的退稅補貼,那麽F-42在價格上的競爭力肯定在J之上。但是F-42的全球銷量遠不如J,即便排除美國相關法律產生的影響,在同等銷量的情況下,F-42的利潤僅為J的30%左右。也就是說,聯合生產這種戰鬥機的波音與洛馬公司很難通過出口來提高利潤率。

    因為美國是一個高度市場化的國家,政府對市場的幹預力度非常有限,最多隻能通過退稅等方式為企業提供補貼,所以美**火商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必須想辦法賺錢謀生。

    高端市場走不通,就隻能走低端市場了。

    從某種意義上講,F-46與F-54都是對F-42的彌補。這兩種多用途戰鬥機不但在價格上比F-42便宜得多,而且更容易獲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證。拿F-46來說。作為一種30噸級的中型戰鬥機,其價格僅為F-42的50%,J的30%,銷路自然要比兩種重型戰鬥機好得多。以銷售量來說,F-46是F-42與J加起來的三倍。

    正是如此,美**火在國際市場上占的比重並不輕。

    2045年的時候,美**火的全球份額為27%、僅比共和國稍微低一點,仍然是全球第二大軍火輸出國,比排在第三位的法國高出了20%,即便把歐盟國家算在一起,美國也比歐盟高出了大約7%。

    問題是,市場份額並不代表盈利。

    同樣在2045年,美**火企業在出口上的盈利總共也隻有400多億美元,而共和國的中重集團就通過出口獲得了大約1400億元的利潤,中航集團在出口市場上的利潤也在1000億元以上,就連北方重工也獲得了400多億元的利潤。也就是說,3家規模最大的共和**火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盈利相當於美國全部軍火企業的2倍。如果全都算上,共和**火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盈利大約是美**火企業的3.5倍,按照市場占有率計算,也是美國企業的3倍。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能夠在2015年之後的短短20年間,參與與發動數場大規模局部戰爭,與軍火商的巨額出口利潤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根據共和國當局在2047年公布的一些資料,在2035年之前的20年間,共和**火企業的總利潤超過了40萬億元,而這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二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補貼給了共和**隊,比如共和**隊能夠用比成本還要低的價格采購武器裝備,而軍火企業則通過出口來彌補損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