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五十八章 高端之爭(2/4)

作者:閃爍字數:1363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14

    對共和國的軍火企業來說,“無序競爭”絕對不是什麽麻煩事。

    當然,在20年代的時候,美**火商的日子算不上最為艱難。到了日本戰爭後,特別是印度戰爭前後,美**火企業就開始大規模破產了。究其原因,還是共和**火商的實力過於強大。要知道,在印度戰爭前後,共和國相繼推出了一大批先進武器裝備,並且在印度戰爭之後,將這些武器裝備的簡化版本推向國際市場,而一些與共和國關係密切的盟國還能買到標準版本。如此一來,美**火商的技術優勢變得蕩然無存。仍然用戰鬥機來說,隨著J係列戰鬥機在2040年之前正式列入出口清單,除了盟國與友好國家能夠買到標準的A型之外,一些與共和國簽署了技術保密協議,而且關係良好的國家也能買到簡化版本。當時美國與之相對應的F-42仍然受到技術管製,隻能出口給一些重要盟國。

    可以說,如果不是共和國的軍火也很快走上高端路線,恐怕還會有更多的美**火企業破產。

    當然,共和**火企業並沒因此而損失什麽。

    要知道,在任何行業中,處於行業頂端的企業才能賺到最大的利潤。

    拿同樣重視技術的電動汽車產業來說。自從共和國率先將複合蓄電池用在電動汽車上之後,共和國的幾家汽車公司就占據了該產業的最高端,並且在10來年內搞垮了一半以上的競爭對手。到2025年左右全球就隻剩下了美國的福特與克萊斯勒、法國的PAC、德國的大眾與梅塞德斯、以及日本的日汽集團(由豐田、本田、日產、三菱與鈴木等5大汽車公司合並而成的超級汽車公司),除掉日汽集團之外,實際上隻有5家汽車公司能夠與共和國的汽車企業競爭,而當時共和國就有5大汽車公司。

    雖然在2030年前,共和國當局按照反壟斷法的規定,對5大汽車公司做了調整,隻保留了具有更強競爭力的3家汽車公司,即上海汽車公司、吉祥汽車公司與瑞誌汽車集團,但是到2030年的時候,共和國已經占據了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半數份額,以及高端市場八成的份額。因為高端市場的利潤率的低端市場的幾倍,甚至幾十倍,比如一輛100萬元的豪車至少有40萬的毛利,而1輛10萬元的普通轎車的毛利大概隻有1萬元。

    正是在高端市場上具有絕對發言權,所以在競爭中,共和國的電動汽車公司最先“斷奶”,完全依靠自身的收入來推動產業進步,並且一直保持著技術優勢。與之相對應的是美法德等國的汽車產業一直得依靠政府補貼,甚至不得不通過合並重組等方式來避免破產。比如在2038年之前,福特與克萊斯勒每出口1輛電動汽車就能獲得由聯邦政府提供的3500美元的退稅補貼。又比如,在2036年的時候。法國與德國議會先後批準了PAC集團與大眾公司的合並方案,成立了歐洲汽車集團,然後在2039年的時候批準了梅塞德斯並入歐洲汽車集團的方案,最終隻保留了一家汽車公司。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因為共和國的企業能夠在高端市場上取得主導權,特別是在一些主要工業產品市場上,擁有絕對的發言權,所以共和國才能順利完成產業結構調整,從普通的製造國變成創造國。拿21世紀中葉與21世紀初的情況相比,再也沒有人認為共和國是“世界工廠”,畢竟共和國直接出口的產品並不多。大部分企業都在國外設廠,獲取更加廉價的勞動力,國內總部隻負責產品設計與技術開發。更加重要的是,沒有任何人懷疑共和國的製造能力。在2045年的時候,一家歐洲的調查機構做了一次調查,在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0家企業中,共和國有322家,美國有247家,歐盟隻有201家。也就是說,共和國企業已經成為世界的主導力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