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六十一章 由冷轉熱(3/4)

作者:閃爍字數:1469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17

    當選民對民主黨與共和黨的不滿爆發出來的時候,結果可想而知。

    2050年8月,中期大選結果出來的時候,幾乎沒人相信,民新黨不但成為了美國國會的第一大黨,還成為了多數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民新黨贏得了33個席位中的22個,成為第三大黨。更重要的是,在民新黨掌握了24個席位(之前還在2048年獲得了2個席位)之後,共和黨與民主黨都沒有能夠掌握國會參議院半數以上的席位,因此民新黨成為了左右參議院的重要力量。

    顯然,這已經不能用“勝利”來形容了。

    當然,由此也產生了一些麻煩。

    大選結果出來之後,共和黨與民主黨幾乎同時向聯邦法院提起上訴,認為選舉存在舞弊等非法情況,要求重新計票。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對美國民主開的玩笑。

    要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就在全球宣揚其民主體製,並且自詡為全球民主國家的典範,還想方設法的“改造”其他國家,希望其他國家也能像美國那樣,成為民主國家。當然。美國當局的真正目的是通過民主改造來控製別的國家,從而達到掠奪他國資源的目的。拿菲律賓來說,作為美國的第一塊殖民地(嚴格的說,也是美國唯一的殖民地),早在20世紀初,菲律賓就在美國的控製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受獨立浪潮影響,特別是越南戰爭影響,美國不但放開了菲律賓,還希望把菲律賓打造成西太平洋地區民主政治的典範,以此宣揚美國的價值觀。結果是,獨立之後的菲律賓戰亂不斷,家族政治橫行,經濟發展落後,如果不是日本轟然倒下,恐怕到21世紀中葉,菲律賓仍然是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國家之一。

    對一個高度民主的國家來說,參選政黨竟然懷疑大選的公正與公平性。

    雖然在此之前,也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比如在2000的大選中,戈爾就認為計票存在問題,但是沒有任何一次大選中,由政黨出來要求重新計票,而且是全部統計。

    顯然,這絕對是對美國式民主的極大諷刺。

    事實上,聯邦法院受理了民主黨與共和黨的申訴之後,並沒重新計票,隻是通過協商的方式,對部分存在爭議的選取進行了重新計票。

    重要的是,結果並沒因此而改變。

    經過這番折騰,2050年10月3日,聯邦最高法院宣布大選結果有效,民新黨在眾議院獲得了233個席位,在參議院獲得22個席位,成為眾議院多數黨與參議院第三大黨,超過民主黨,成為美國第二大政黨。

    按照美國的傳統,在中期選舉間,民新黨的黨員多達1.4億。

    2050年10月中旬,新成立的眾議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組建包括軍事委員會在內的各主要職能性委員會,並且對聯邦政府在7月底提交的財政預算進行審議。

    與外界預料的一樣,在民新黨的支持下,美國聯邦政府在2050到2051財年度的財政預算超過了37萬億美元,約為2049年國民生產總值的40%,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邦財政預算最多的一年。在這37萬億美元的大單中,國防預算超過公共福利開支,達到7萬億美元,增幅高達28%,也創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增長紀錄。

    實際上,聯邦政府的要求並沒有這麽高。

    從某種意義上講,37萬億美元的聯邦財政預算中,大約40%與國防有關,除了7萬億美元的國防開支之外,用在國家公共基礎建設上的還有3萬億美元,由政府資助的各類科研項目還花掉了近3萬億美元,再加上對外援助,總共近15萬億美元。與2049到2050財年度相比,增長的預算中,八成與上述提到的項目有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