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六十二章 攻防抉擇(1/4)

作者:閃爍字數:1397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18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六十二章 攻防抉擇

    共和國與美國的這場軍備競賽從一開始就與兩次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有所不同。更像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德國與英國的軍備競賽,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同盟國集團與軸心國集團間的軍備競賽,即最高目的不是通過巨額軍事投入來搞垮對方的經濟,而是在為戰爭做準備。

    這種鮮明的特點,讓世界大戰變得不可避免。

    正是如此,很多人將2050年開始的中美軍備競賽當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準備階段。

    既然是為戰爭做準備,就得有非常明確的指導戰略思想,而最重要、最基本的戰略思想就是進攻與防禦的關係。準確的說,是進攻與防禦的關係。

    從基本層麵上講,戰爭就是由進攻與防禦組成的,關鍵就是誰能抓住重點。

    從人類曆史上看,每一次技術**都會對戰爭中進攻與防禦的關係產生影響,使某一方獲得優勢。比如在西方的古希臘與東方的戰國時期,因為人類掌握了煉鐵技術,由鋼鐵製造的武器改變了戰爭麵貌,使得防禦一方擁有優勢,從而催生了各種各樣的以防禦為主的步兵方陣。到了古羅馬帝國與秦漢時期,以射騎為主的騎兵依靠強大的機動能力,成為戰爭的主宰力量,進攻一方占據了優勢。特別是隨著馬鐙問世之後,騎兵的優勢地位得到鞏固,直到冷兵器時代結束,騎兵仍然是最強大的進攻力量。火器的出現,終結了騎兵,特別是以馬克沁機槍為代表的自動武器,讓騎兵徹底淪落為邊緣兵種,最終被徹底淘汰,這個時候防禦一方擁有幾乎無法動搖的優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場由壕塹、鐵絲網與機槍為主的戰爭中,進攻一方始終處於劣勢地位,戰爭最終也以拖垮德國經濟,使德國無力再戰而結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以坦克、戰鬥機為代表的機械化武器裝備問世,並且主宰戰場,進攻一方再次獲得了絕對優勢。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進攻力量登峰造極的一場戰爭,不管是在初期囂張的軸心國,還是取得最終勝利的同盟國,都是在積極進攻的時候取勝,而在被動防禦的時候遭受慘敗。

    這種以“進攻製勝”的情況一直延續了下來,直到21世紀上半葉,優勢仍然在進攻一方的手裏。

    問題是,誰也無法肯定,在下一場戰爭中,防禦一方不會獲得優勢。

    事實上,在軍事戰略家的眼裏。21世紀上半葉的幾場戰爭根本無法用來衡量進攻與防禦的相互關係,因為這幾場戰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那就是積極進攻的都是實力強大的超級大國,而被動防禦的一方都是實力相對弱小的國家,在此情況下,超級大國的強大實力很有可能遮蓋了戰爭的本來麵目。即便在2041年的中東戰爭中,交戰雙方的主要力量是兩個超級大國,但是在這場戰爭中,共和國與美國都有所保留,沒有使出全部力氣,也就沒能體現出進攻與防禦的關係。

    在完全由超級大國主導的世界大戰中,進攻與防禦的關係肯定不會那麽簡單。

    從技術發展上來看,在21世紀初問世的常溫超導技術已經引發了軍事**,因此很有可能改變進攻與防禦的關係,即讓優勢回到防禦者的手中。

    雖然看上去很難讓人相信,畢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一百多年間,進攻一方一直掌握著戰場主動權,而且是製勝的不二法門,但是從技術對戰爭的影響,特別是細節影響上來看,防禦的優勢已經逐漸體現了出來。

    從戰術角度上看。體現進攻優勢的不是火力,而是機動能力,而體現防禦優勢的才是火力。也就是說,當火力壓倒了機動能力之後,防禦就將壓倒進攻,使積極防禦的一方擁有主動權。隻有在機動能力超過了火力的時候,優勢才在進攻一方的手中,讓積極進攻的一方掌握主動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