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六十八章 必爭之地(2/4)

作者:閃爍字數:1380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23

    非常可惜的是,澳大利亞即是全球最主要的資源出口國之一,還是低端工業國。

    按照人均國民產值與社會生產效率計算,澳大利亞是名副其實的發達國家,還是非常有活力的發達國家。從2013年開始,隨著共和國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國內消費市場迅速發展壯大。對資源的需求迅速提升,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進入快車道,各項經濟數據一直領先於其他發達國家。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與美國一樣,不但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極端豐富的自然資源(澳大利亞位於幾大板塊之間,境內擁有多條由板塊擠壓形成的礦脈,礦產資源非常豐富),還是天生的移民國。也就是說,澳大利亞不缺乏吸引移民的所有條件,是最為理想的移民目的地之一。在2015年到2034年的20年間,澳大利亞從包括共和國在內的180多個國家吸收了3000多萬移民,吸引了來自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與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近2000萬勞工。到2035年,澳大利亞的總人口超過1.8億、算上臨時定居的旅居人口,則超過了2億。按照聯合國在2035年公布的全球經濟調查報告,澳大利亞的發展活力超過了共和國,在全球38個發達國家中名列第一。

    問題是,澳大利亞明顯是一個“先天不足”的國家。

    用一位西方曆史學家的話來說,如果庫克登上澳洲東海岸的時間提前100年,那麽世界的中心將不在美洲大陸,而是在澳洲大陸。

    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進入21世紀之後,澳大利亞一直在爭取獨立發展的機會,比如在經濟上,澳大利亞就一直反對孤立與封鎖共和國,認為西方世界不應該把共和國排除在核心利益圈之外,而應該積極拉攏共和國,讓共和國參與遊戲規則的製訂工作,從而使共和國出於利益要求而維護由西方世界構築的世界體係。雖然澳大利亞當局的主要目的不是與共和國結盟,而是希望贏得共和國的好感,以便向共和國出口更多的資源。

    事實是。在2015年之後,共和國就在努力尋找更多的資源產地。

    從總體戰略上看,隨著共和國的經濟迅猛發展,任何一個國家的資源都不可能滿足共和國的需求,而且為了安全,共和國也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一個國家的身上,隻有使資源產地多元化,才能從根本上保護共和國的國家利益。但是從現實情況來看,正是澳大利亞在21世紀初期的一些極端政策,讓共和國當局在資源問題上格外小心,而且把澳大利亞當成了主要威脅。

    要知道,在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期間,僅在鐵礦石進口問題上,共和國與澳大利亞就結下了梁子。雖然從經濟角度看,21世紀初的鐵礦石價格談判屬於商業範疇,與國家間的關係,特別是外交關係基本上沒有關聯,但是誰也不能否認,雙方政府均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共和國就不多說了,21世紀初的時候,共和國絕大部分鋼鐵廠、特別是大型鋼鐵廠都是國營企業。關鍵就在澳大利亞方麵,以當時的情況,澳大利亞當局確實有能力對鐵礦石談判產生影響。比如在資源開采稅與資源出口稅上。隻要澳大利亞當局稍微做點讓步,就能讓鐵礦石的價格降低近20%,而當時的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不但沒有在這兩項稅收上讓步,反而得寸進尺。要知道,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所有國家都在想方設法的減輕社會賦稅比例,以刺激市場消費,一些實力雄厚的國家,比如美國還通過退說的方式增強消費者的能力,而澳大利亞政府卻在加稅,顯然是非常不一般的舉動。正是如此。很多人認為澳大利亞並沒有受到金融危機影響。事實上,依靠出口資源,澳大利亞在2009年初就走出了金融危機的陰影,成為了第一個在金融危機爆發後經濟複蘇的發達國家,也成為了在金融危機期間日子最好過的國家之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