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六十九章 權益(3/4)

作者:閃爍字數:1387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24

    問題是,澳大利亞不是歐盟。

    雖然從基本情況來看,澳大利亞的條件比歐盟優越得多,別的不說,澳大利亞至少不存在一體化問題,本來就是一個具有獨立主權的統一國家。但是在一些至關重要的領域,澳大利亞就遠不如歐盟了,其中又以國防力量為甚。即便在美國的支持下,澳大利亞的“核能力”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也因此成為了《倫敦條約》首批締約國之一,可是澳大利亞的真實國防實力卻差強人意。在2045年的全球軍事力量排名中,澳大利亞甚至不如南美洲的阿根廷與非洲的尼日利亞,僅派在第23位,是所有人口超過1億的發達國家中排名最低的一個。雖然在以往,相對較差的國防力量不但沒有使澳大利亞的國家安全失去保障,反而使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更具活力,畢竟國防開支太大,肯定會對社會經濟造成負麵影響,但是在21世紀下半葉的時候,過於頹弱的軍事力量不但不會推動經濟發展,反而會使澳大利亞喪失國際話語權,從而影響到經濟發展。

    總而言之,澳大利亞最缺的就是自主國防安全。

    包括斯文森在內的眾多澳大利亞社會學者都承認,如果沒有美國提供的戰略安全保護傘,澳大利亞連一天都存活不了。正是如此,任何一位支持改革的白人都會考慮。如果在改革上走得太急得罪了美國,澳大利亞還會是澳大利亞嗎?

    站在白人的立場上,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如此一來,在改革問題上,澳大利亞比歐盟還要保守。

    用一些歐洲新聞媒體的話來說,在對外政策上,得益於法國的戰略力量,以及德國與意大利的經濟實力,哪怕一直受英國的負麵影響,歐盟也沒有過分猶豫,很早就確定了“靈活中立”基本政策,不再把美國當成不可缺少的盟友,也不再把共和國當成東方世界的洪水猛獸,而是非常巧妙的利用了美國與共和國的矛盾,將歐洲帶到了一個嶄新的境界。與歐盟相比,澳大利亞差的不是一點半點。在國土麵積(歐盟所有成員國加起來,國土麵積也不到500萬平方千米,而澳大利亞的國土麵積接近800萬平方千米)、資源(歐洲唯一不缺的就是煤炭,其他資源幾乎都需要進口,而澳大利亞除了缺少一些農產品之外,其他資源幾乎都不缺,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所有礦產資源的國家之一)、政治環境、戰略地位(歐盟東麵就是強大的俄羅斯,南麵則是阿拉伯世界,大西洋對岸是美國,因此必須重視陸海空三軍建設,而澳大利亞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周環海,西麵是印度洋、南麵隔海就是南極洲,東麵是廣袤的太平洋,隻有北麵鄰近印度尼西亞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其戰略優越性甚至在美國之上)等方麵均超過歐盟的情況下,澳大利亞卻無法在對外政策上做到獨立自主,不得不說是一件非常令人痛惜的事情。

    顯然,歐洲新聞媒體的評價完全可以理解。

    換個角度看,如果歐盟擁有澳大利亞的優越條件,不但早就統一了,甚至早就成為能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強國。

    事實上,這就是問題的關鍵。

    在美國的影響下,澳大利亞幾乎不可能成為歐盟那樣的“大國”。

    從2035年開始,隨著經濟複蘇,澳大利亞再次投入美國懷抱,錯過了與共和國修好的最佳機會。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澳大利亞也因此喪失了選擇權。

    正是如此,從2035年開始,共和國的情報部門不再有所顧忌,以美國頭號盟國的身份對待澳大利亞。

    麵對共和國的挑戰,澳大利亞當局隻會漸行漸遠。比如在2040年的時候,澳大利亞當局就頒布了一項被認為是專門針對華人移民的法案,其中規定,所有申請獲得澳大利亞永久居住權的移民都需要前往移民局指定的醫院做DNA定性檢查,隻有符合條件的移民,才能獲得永久居住權。在至關重要的“條件”中,就有明顯的種族傾向,比如一些在黃種人中比較常見的基因缺陷就被認為不符合條件,而一些在白種人中比較常見的基因缺陷卻被認為符合條件。事實上,正是這份被稱為“帕斯法”(提出該法案的是一個叫帕斯的議員)的法案讓共和國與澳大利亞的關係倒退了幾十年。該法案在澳大利亞參議院獲得通過的時候,當時的共和國國家元首顧衛民就表示,澳大利亞當局的這種行為不可接受,共和國絕對不會承認這種帶有明顯種族歧視的法案,還會為澳大利亞華人提供包括法律援助在內的一切幫助,以為維護華人利益。從2040年開始,數十個澳大利亞華人社團就聯名起訴,要求最高法院廢除這份明顯違背了憲法的法案。因為在到底有沒有違反憲法的問題上,並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華人的觀點,所以這場官司從2040年開始,打了10多年,到2053年的時候,仍然看不到結束的希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