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七十四章 軍控協議(3/4)

作者:閃爍字數:1400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30

    毫無疑問,在這麽關鍵的問題麵前,談判進行得異常艱難。

    雖然各國都知道,不可能以某一因素作為衡量標準,而是為各個因素設個權重,再來決定各個國家的軍事力量,但是在這個權重比例設置上,各國的分歧仍然非常明顯,談判從2046年持續到2053年,才得出了一個基本結果。

    根據共和國、美國、俄羅斯、法國、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伊朗、巴西、阿根廷、埃及與南非在2051年初達成的協議:陸軍總兵力以共和國為準,最多保有45萬地麵部隊,美國的保有量為共和國的115%、其他各國在20%到85%之間;海軍艦艇總噸位以美國為準,最多保有125萬噸,共和國的保有量為美國的100%、其他各國在20%到70%之間;空軍戰機數量以共和國為準,最多保有2200架(戰術戰鬥機1400架、轟炸機220架、支援類飛機580架),美國的保有量為共和國的100%,其他各國在25%到65%之間;天軍軍費開支以美國為準,最多為聯邦政府財政預算的2%、或者國防預算的30%,共和國的比例與之相當,其他各國則在美國的基礎上降低20%到70%不等。

    總的來說,這是一份比較成功的軍控協議。

    在整個談判中隻有兩個關鍵問題,一是共和國海軍艦艇總噸位,二是天軍軍費開支。

    談判開始的時候,共和國就要求將艦艇總噸位為美國的120%,原因很簡單。共和國的海外基地比美國少得多,因此需要一支規模更加龐大的艦隊來維持國家的全球利益。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共和國還在陸軍的兵力對比上做出了讓步,即讓美國獲得了110%的分額,但是美國並不想在海軍份額上做出讓步,因為在美國看來,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的不是陸軍,而是海軍。

    與之相比,與天軍軍費開支相關的談判進行得更加艱難。共和國一直要求將天軍的軍費比例控製在國防開支的25%以內,而不是放寬到30%。原因非常簡單,共和國在各項基礎研究上走在美國前列,因此在相關科技研究上的投入就少得多,自然可以把天軍的軍費降下來,而美國卻沒有這麽好的條件。以當時的情況,如果美國做出讓步,那麽美國肯定會在數年之後喪失製天權。

    當然,共和國當局與美國當局都知道,軍控協議主要針對其他國家。

    正是如此,經過數年談判之後,共和國與美國都做出了讓步,即共和國在陸軍比例上再讓出5%的份額,並且將天軍軍費比例提高到30%,美國則在海軍規模上做出讓步,承認共和國擁有與美國同等的海權。

    可以說,這份軍控協議是《倫敦條約》第三階段削減工作的前提條件。

    雖然在2053年的時候,共和國與美國的“熱戰”氣氛已經非常明顯,戰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但是在共和國、美國等1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簽署了具有曆史意義的《斯德哥爾摩常規軍事力量控製協議》之後,仍然有不少人宣稱,這是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基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