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七十六章 變味(3/4)

作者:閃爍字數:1388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32

    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陸軍兵力中沒有包括民兵與預備役,而空軍機群中也沒有包括具有再使用能力的封存戰機。至於天軍的軍費比例,因為沒有對各國國防開支的具體方式做明確規定,所以也有空子可鑽。

    總而言之,隻要共和國與美國願意,《斯德哥爾摩協議》就將成為一堆廢紙。

    涉及到全麵裁軍問題,肯定不可能由兩個超級大國說了算。不管怎麽說,如同俄羅斯與法國這樣的大國,也擁有監督共和國與美國進行常規裁軍的能力,所以共和國與美國要想在私下做交易,就得拖上俄羅斯與法國。不管怎麽說,《斯德哥爾摩協議》的主要價值不是限製各大國的常規軍事力量,而是啟動《倫敦條約》第三階段削減工作,使全麵銷毀核武器由理論變成現實,也使大國的霸權地位得到鞏固。雖然站在俄羅斯與法國的立場上,《斯德哥爾摩協議》仍然具有很大的價值,至少是其大國地位的重要保證,但是在共和國與美國的立法機構都不願意批準該協議的情況下,俄羅斯與法國也不得不做出讓步,在某些具體問題上睜一眼閉一眼。

    到2054年7月,共和國、美國、俄羅斯與法國在《斯德哥爾摩協議》的具體實施條款上基本達成一致,即調整核查手段來降低裁軍要求。按照最終達成的協議,核查工作將由締約國聯合成立的機構負責,而且提前安排核查工作,即先預約、再核查,而不像《倫敦條約》中規定的那樣,各締約國都有核查權,而且不需要為核查進行預約。總而言之,放鬆核查力度等於降低了軍控的要求。更重要的是。這種變化隻針對4個主要大國,而其他締約國享受不到這樣的特權。原因非常簡單,協議核查機構主要依靠4個主要大國提供的信息,而這些信息主要來自4個大國的軍事偵察衛星係統。也就是說,哪個國家有沒有按照條約規定履行軍控義務,不是由第三方說了算,而是由4個大國說了算。因為共和國與美國都有一票否決的權力,所以兩個超級大國獲得的好處最為明顯。

    不管怎麽說,在以實現核裁軍為根本目的的情況下,適當放鬆常規軍力不是壞事。

    隻不過,這樣的秘密協議要想生效,仍然得走法律程序。與公開協議不同的是,4個大國都隻要求經過議會的軍事委員會審議與批準,而不需要得到更高的授權。如此一來,秘密協議生效的概率提高了不少。因為這份秘密協議關係到《斯德哥爾摩協議》,所以共和國與美國當局都在2054年10月份將其提交給了議會軍事委員會。正是如此,共和國與美國當局不約而同的在11月底向議會發出信號,要求在12月初對《斯德哥爾摩協議》進行表決,並且明確表示,如果遭到否決,政府很有可能采取特別手段。

    總而言之,共和國與美國當局都不希望讓好不容易談下來的軍控協議變成廢紙。

    如同前麵提到的,在共和國負責常規軍事力量控製工作的不是顏靖宇,而是裴承毅。

    10月底,裴承毅就以國家副元首的身份,參加了由軍事委員會主持,邀請了其他多個委員會的上百名代表組成的聽證會,詳細闡述了《斯德哥爾摩常規軍事力量控製協議》與共和國的國家利益有多大的關係,以及能夠在多大程度上維護共和國的國家利益,以此來說服那些反對該協議的代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