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三 道義之爭 第七十七章 遷都(3/4)

作者:閃爍字數:1434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32

    當然,在遷都問題上,還存在看不見的影響。

    用顏靖宇的話來說,如果在戰時設置陪都,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軍心士氣,而不是這麽做能夠節約多少資源。不管怎麽說,絕大部分軍人與國民是不會從成本角度來考慮遷都問題的,隻要設置陪都就會讓大部分人認為,共和國的戰爭潛力發揮到了極限,無法承擔龐大的戰爭消耗,也就不大可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從這個角度出發,與其到戰爭爆發後才來考慮遷都問題,還不如在戰爭爆發前動手。

    正是如此,2052年的大選之後,顏靖宇加大了對遷都工作的重視程度。

    2052年8月初,顏靖宇就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宣布直接領導“遷都協調委員會”的日常工作,並且要求國務院在年底之前拿出一套詳細的遷都計劃。到了年底,國務院按照計劃提交了遷都計劃,其中明確提到,遷都工作必須分步驟進行,在選定了新都地址、完成第一期建設工作之後。首先把行政部門轉移過去,然後再是元首府、副元首官邸、中央軍事指揮機構、各國使領館、民間機構等等。2053年1月,經過內部討論,並且得到“遷都協調委員會”所有委員的支持之後,顏靖宇正式讓出任國務院總理的焦魃山負責新首都的選址與首期工程規劃工作。

    在這裏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那就是頂替閻尚隆出任國務院總理的焦魃山。

    雖然所有人都知道,王元慶能夠出人頭地,與他擔任紀佑國秘書的經曆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但是沒有人認為,作為王元慶首席助理的焦魃山能夠取得同樣的成就。事實上,焦魃山就是一個行政管理型的人才,並不具備成為國家統帥的能力。因為在2047年的換屆選舉之後,焦魃山就獲得了表現機會,加上他與顏靖宇的特別關係,所以當顏靖宇在2052年提名由他出任國務院總理的時候,並沒受到反對。到2052年的時候,70多歲的閻尚隆也到了退休的年紀了。早在2047年,閻尚隆就提出讓葉致勝或者帥永康出任國務院總理,而他則退居二線或者擔任政治協商大會委員長。因為當時顏靖宇的根基還不夠牢固,所以沒有采納這一建議,仍然堅持由閻尚隆出任國務院總理。市絲後上,顏靖宇能夠在2047年的時候出任國家元首,與閻尚隆的支持密不可分。

    總的來說,焦魃山算得上是顏靖宇身邊的一員幹將。

    按照外界的評論,除了裴承毅之外,焦魃山是顏靖宇身邊最得力的助手,而且很有可能是顏靖宇最器重的助手,畢竟裴承毅來自軍隊,而顏靖宇與軍隊沒有太多瓜葛,在重用裴承毅的時候,他必須留上一手。

    不管怎麽說,焦魃山是個做實事的人,其行政能力毋庸置疑。

    2053年4月份,焦魃山就向“遷都協調委員會”提交了一份詳細的新首都選址方案。

    因為遷都涉及到國家重大利益,所以僅僅1周之後,顏靖宇就把這份方案提交給了全體代表大會。2053年6月底,經過2個多月的討論與審議,全體代表大會最終批準了第二號方案,即新首都將設在鄂渝陝交界的神農地區,重點考慮長江北岸與漢江南岸,以建設一座人口在20萬左右,生態環境優越的現代化中等規模城市為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