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十二章 合二為一(3/4)

作者:閃爍字數:1367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50

    如果僅從防空角度考慮,除了海航之外,共和國還有更多的防護手段。

    首先就是地麵防空係統。可以說,沒有誰敢懷疑共和國的本土防空係統。要知道。共和國是最先淘汰中近程防空導彈,在本土各主要城鎮部署能量攔截武器係統的國家,也就是第一個將戰略防禦係統向中小城市鋪展的國家。按照共和國公布的國防藍皮書,到2050年的時候,所有人口在20萬以上的城市都配備了攔截範圍在50千米以上的攔截係統,並且計劃再花5到10年時間,為所有人口在2萬以上的城鎮配備攔截範圍在50千米以上的攔截係統,並且將中等城市攔截係統的作戰範圍擴大到75千米。因為共和國本土城市的平均間隔距離在100千米左右,而在騰衝-漠河線以東的人口密集地區,城鎮的平均間隔距離不到50千米,所以在2050年左右,共和國已經具備了全麵本土防禦能力。雖然這種點防禦能力隻能應付一般打擊,但是在此之上,還有國家級別的戰略防禦係統,能夠透過戰略防禦係統到達城鎮上空的,也隻是個別目標,因此共和國的本土防空能力絕對能夠滿足戰爭需要,應付俄羅斯這種大國的突然襲擊。

    當然,關鍵還是戰略防禦係統。

    總而言之,取消戰術航空兵,對共和國本土安全的影響並不明顯。

    與之相對的,則是此舉帶來的巨大好處。

    要知道,在印度戰爭與中東戰爭中,共和國陸軍航空兵就一再證明,直接隸屬於陸軍的空中打擊力量,與地麵部隊的配合最為緊密,能夠最有效的支持進攻或者協助防禦,因此將戰術航空兵的一部分劃歸陸航,等於把陸航的打擊力量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上,使共和國陸軍的戰鬥力得到全麵提高。

    雖然在某些戰術思想上,陸航與戰術航空兵並不完全一致。別的不說,在低空攻擊機要不要具備適當空戰能力的問題上,陸航就堅持認為,攻擊機沒有必要具備與製空戰鬥機交戰的能力,隻需要具備對付敵人低空攻擊機的能力,如果在戰鬥中遭遇製空戰鬥機,完全可以利用出色的低空飛行性能逃逸。更重要的是,實戰已經證明,如果空戰高度進入到200米以下,製空戰鬥機很難占到便宜。隨著機載導彈攔截係統全麵普及,視距外空戰的作戰效率越來越低,視距內空戰再次成為主流,製空戰鬥機要想對付低空攻擊機,就得把飛行高度下降到200米以下。到了這一步,低空攻擊機更是沒有必要害怕製空戰鬥機了。但是在大方向上,陸航的戰術思想與戰術航空兵最為接近。比如,兩者都高度重視進攻,認為隻有進攻才能把航空兵的實力發揮到極致。

    正是如此,吸收了戰術航空兵的多用途機群之後,陸航並沒完全按照空軍的路線來擴大航空兵規模,而是在原陸軍航空兵的基礎上,對兩股力量進行整合,並且提出了統一發展方略。隻不過,為了照顧《斯德哥爾摩協議》,陸航在做規劃的時候,對具體事務做了詳細分配,沒有攬下全部工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