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十三章 積極謀劃(3/4)

作者:閃爍字數:13556更新時間:2020-02-25 03:13:52

    在戰略安全問題上,根本沒有商榷餘地。

    早在年初的軍事高層會議上,袁晨皓就重點強調了中亞戰略運輸線的重要性。按照他的觀點,雖然這條運輸線在戰時的運輸能力也就隻有1億噸左右,僅為通過印度洋輸入共和國的物資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但是這十分之一的運力卻能夠決定戰爭勝敗,因為在共和國需要進口的27種重要戰略資源中,有22種來自西亞與東非,其中7種的主產地在西亞與東非。更重要的是,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稀有金屬礦的全球主要產地有5個,一是東南亞的老撾、二是東非的蘇丹、三是西非的尼日利亞、四是南美洲的秘魯-智利-玻利維亞、五是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實際產地還有共和國、美國與俄羅斯,隻是這三個國家要麽封存了所有的稀有金屬礦,要麽不對外出口),而與共和國關係密切的就有老撾、蘇丹與尼日利亞。老撾近在咫尺、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尼日利亞遠在西非、戰時可利用度並不大,關鍵就是東非的蘇丹。到2055年,從蘇丹進口的稀有金屬礦與稀有金屬初級成品占到了共和國總消耗量的四成左右。由此可見,確保蘇丹的稀有金屬礦順利進入共和國,絕對是確保共和國戰爭機器正常運轉的關鍵所在。雖然海運的效率遠高於陸運,而且平常也以海運為主,但是在戰爭時期。海運的風險遠高於陸運,所以確保從巴基斯坦到共和國西北地區的鐵路交通線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基於這個目的,袁晨皓一直堅持將中亞地區設為主要戰區。

    因為一直由袁晨皓負責製訂戰爭計劃,所以在之前提交審議的幾份計劃中,均把中亞當成主要戰場,而且均以積極進攻來化解危機。

    說直接點,如果有必要的話,共和國應該率先向俄羅斯宣戰。

    為此,在2057年初,袁晨皓就在編號“甲2057-01A”的戰爭計劃中明確提到,在主動進攻的情況下,共和**隊最多隻需要6個月就能掃蕩整個中亞地區,殲滅盤踞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與土庫曼斯坦境內的俄軍,將戰線推進到伏爾加河東岸。即便不向俄羅斯本土進軍,也能確保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優勢。當然,整個計劃中,最關鍵的不是作戰時間與作戰範圍,而是作戰投入。按照袁晨皓的估計,隻要進攻果斷迅猛,最多隻需要動用5個主力戰鬥單位與5個標準戰鬥單位,即投入25萬地麵部隊,外加2500架作戰飛機(包括支援航空兵的運輸機)與5個獨立炮兵單位(為了加強陸軍的獨立作戰能力,在2055年的時候新增了獨立炮兵單位,其編製規模與戰鬥單位的炮兵旅相當),彈藥等作戰物資的消耗速度在每日50萬噸到100萬噸之間,6個月的總消耗量在1.2億噸左右。雖然物資投入總量非常驚人,遠超過中東戰爭,但是考慮到戰區範圍與交戰對手,以及基本交戰性質,這點消耗量就不足為奇了。更重要的是,如果隻需要投入25萬地麵部隊的話,還不會對共和國在其他方向上的作戰行動產生太大影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