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三十八章 定位(1/4)

作者:閃爍字數:1356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16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三十八章 定位

    契力亞科夫等俄羅斯軍政要員紛紛前往戰略指揮中心等緊急避難所的時候。在這場戰鬥中唱主角的共和國天軍正在忙著做一件事情:確定俄羅斯戰略打擊力量的精確位置,為緊接著到來的戰略打擊提供情報支持。

    搜索與跟蹤其他國家戰略打擊力量,一直是大國的主要軍事話題之一。

    別說戰爭時期,即便在和平時期,像共和國的軍事情報局、美國的中央情報局、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局、歐洲的情報安全總局(由法德意等歐洲集體安全組織成員國的情報部門合並而來的情報機構)等世界知名的強力情報機構都會花很大的力氣去刺探敵國情報,搞清楚敵國戰略打擊力量的部署情況。

    越受重視,意味著越發艱難。

    可以說,確定其他國家戰略打擊力量的精確位置,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暫且不說藏在深海裏的戰略潛艇與在藍天中翱翔的戰略轟炸機,僅僅是陸基戰略導彈,也很難發現與定位,特別是機動部署的彈道導彈全麵取代固定發射井之後,要想確定一個大國的戰略彈道導彈部隊的準確位置,不比登天容易多少。雖然從理論上講,在遭到攻擊的時候,部署在發射井內的彈道導彈的生存能力超過了導彈發射車,而且固定部署的彈道導彈的打擊精度要比機動部署的彈道導彈高一些,但是隨著技術進步,特別是戰略彈道導彈的打擊精度提高到米級的情況下,相當於活靶子的固定發射井已無存在的價值。在《倫敦條約》第二階段削減工作完成之後,所有國家的固定導彈發射陣地都被拆毀。所有固定部署的戰略彈道導彈都被銷毀。也就是說,俄羅斯陸軍戰略火箭兵早已實現機動化,保有的360枚洲際彈道導彈均部署在導彈發射車上,其中240枚公路部署、120枚鐵路部署。

    雖然俄羅斯本土鐵路總裏程超過了3萬千米,僅次於共和國與美國,但是運載戰略彈道導彈的列車屬於“軍車”,即便在和平時期,也得到高度保護,比如在行駛的時候要精心策劃路線,休整的時候要得到充分保養,所以運載120枚導彈的30輛列車必須以軍事基地為依托。顯然,這絕對不是普通的軍事基地。比如為了對導彈進行正常維護,基地裏麵至少得有一座能夠完全隔絕輻射與有毒物質的廠房。在俄羅斯全境,能夠支持“戰略列車”的軍事基地不會超過10座。也就是說,隻需要密切監視這10座基地,留意進出列車,並且對其進行持續跟蹤監視,再加上一點點時間就能確定那30輛運載彈道導彈列車的具體身份。如果在幾十年前,最大的麻煩就是“持續監視與跟蹤”,畢竟那些軍事基地在俄羅斯腹地,持續監視不容易,持續跟蹤更不容易。隨著技術進步,特別是軍事偵察衛星的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之後,這一問題迎刃而解。可以說,以共和國的戰略偵察能力,早在10年前就掌握了俄羅斯鐵路機動戰略導彈的部署情況,確定了30輛列車的具體身份。並且對其進行了不間斷的跟蹤與監視。

    真正麻煩的,還是那些公路機動戰略彈道導彈,也就是常說的導彈發射車。

    如果俄羅斯的導彈發射車還停留在世紀初的水平,這個問題還不算太大。要知道,世紀初的導彈發射車都有非常明顯的特征。比如“白楊M”的8軸MAZ-79221三用發射車長20多米,運載導彈時的總質量上百噸,在分辨率為0.1米的偵察衛星眼裏,其特征顯得再明顯不過了。問題是,到21世紀中葉,得益於技術進步,戰略彈道導彈發射車的特征就不再那麽明顯了。歸根結底,還是戰略彈道導彈自身的質量大大降低,從而使其三用發射車的尺寸與質量都得到了控製。比如48的發射質量就隻有14噸,不到27(即“白楊M”)的三分之一,加上發射筒,也隻有5噸,按照承載係數0.3計算,48導彈發射車的總質量僅為55噸,差不多為“白楊M”的一半。在陸地上,100噸的8軸重型車輛肯定要比僅有55噸的4軸或者6軸車輛顯眼得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