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四十二章 大殺器(1/4)

作者:閃爍字數:1402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20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四十二章 大殺器

    從時間上看,針對4批射向共和國的巡航導彈的攔截行動隻用了2分鍾。正是在這短短2分鍾的時間內。共和國天軍使出的大殺器徹底改變了外界對戰略防禦係統的認識,也改變了對防禦戰術的認識。

    “大殺器”的全名是“區域性激光攔截係統”。

    很簡單,含義卻非同尋常的名字。

    雖然在實際作戰使用中,激光武器遠非常人想像的那樣,能夠聚焦在一個點上,而是形成一個比較大的光斑,並且由光斑籠罩住目標,達到燒毀目標的目的,但是在各類能量武器中,激光武器仍然是“點武器”,即隻能攻擊某個目標(在使用分光器的時候,能夠同時攻擊幾個目標),不能攻擊一個區域範圍內的所有目標。激光武器難以成為“麵武器”的原因也很簡單:對能量的要求太高。

    從理論上講,激光武器應該具備麵攻擊能力。

    眾所周知,激光武器實際上是將電能、化學能等能量轉化為光能,在攻擊目標的時候再將光能轉化為內能。如此一來,隻要輸出能量足夠大,就能在確保摧毀目標的情況下擴大攻擊範圍。

    問題就在這裏,如果需要攻擊一片區域的話,對輸入與輸出能量的要求將迅速提升。

    因為光斑麵積與光斑直徑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在擴大攻擊範圍的時候。激光武器的輸出能量與光斑直徑的平方成正比。比如攻擊彈道導彈的時候,光斑直徑在1米左右,如果需要覆蓋一塊寬度為1千米的長方形區域,光斑直徑至少需要達到1千米,激光器的輸出能量就得提高100萬倍,平均輸出功率在10的24次方級,峰值輸出功率在10的26次方級。毋庸置疑,這麽高的能量要求,別說那些用複合蓄電池供點的攔截衛星無法滿足要求,就連小型可控聚變反應堆也很難滿足要求。以21世紀中葉的技術,隻有以國家電網為後盾,才有可能達到這個能量標準。

    這下,問題就很明顯了。

    眾所周知,國家電網屬於最基本的基礎設施。以共和國的國家電網來說,從2013年開始,在電力**的影響下,共和國當局就將建立新的國家骨幹電網定為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工程之一,而且以適應未來50年發展需求為建設目的。改造工程經曆了3代領導人,持續近20年,直到2031年才全部完成,工程總投入近30萬億元。相對而言,與巨大的工程投入相比,漫長的工程周期更讓人無法接受。可以說,就算共和國的國家電網的承載負荷高達10的22次方千瓦,峰值承載能力更是高達10的23次方千瓦,基本上能夠滿足區域性激光武器對輸入功率的要求,但是負麵影響卻難以估量。

    正是如此。激光武器才沒有能夠成為“毀滅性武器”。

    準確的說,在50年代之前,將激光武器發展成具備區域打擊能力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一直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沒有具體實施,甚至沒有進行相關實驗。

    問題是,追求更大的威力,永遠是武器係統的發展方向。

    在全麵軍備競賽的大背景下,什麽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事實上,讓激光武器具備區域打擊能力,正是源自攔截巡航導彈的一個研究課題。早在40年代初,利用相位幹擾法產生虛擬影像的技術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虛像儀等一大批具有強大欺騙作用的武器裝備陸續問世,戰略防禦係統的攔截能力遇到巨大考驗。當時共和國當局就在物理實驗中心以理論研究的名義成立了一個課題組,即在遇到大量虛擬影像時,用什麽辦法才能最有效的確保本土安全。理論研究的結論是,隻有不分真假的對所有目標進行攔截,而且都要形成致命性毀傷,才能保證本土安全。要達到這個目的,隻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在目標路徑上投放巨大能量,摧毀一切人造物體。當時研究小組給出的建議中。最受重視的還不是基於激光的能量武器係統,而是直接向目標區域投擲核彈頭,利用核爆炸摧毀來襲導彈。毋庸置疑,這種攔截方式的效果肯定非常好,隻是附帶損傷也非常大,根本不可能被共和國當局采納。別的不說,如果來襲導彈已經進入共和國領空,用這種方式,等於用核武器轟炸本國領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