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五十四章 旁敲側擊(3/4)

作者:閃爍字數:1397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31

    當然,美國當局絕對不會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事實上,正是如此,美國當局在適當鼓勵孤立主義言論的時候,也在積極備戰,並未因此而放鬆準備。

    問題就在這裏,吹了10多年的“孤立風”成了美國參戰的最大障礙。

    在政客眼裏,美國的地理位置仍然是戰略安全的最佳保障,也仍然是克敵製勝的堅實基礎。幾乎所有國會議員都認為,隻要能夠確保本土安全,美國就能爆發出最為強大的戰爭潛力,生產出足以滿足全部盟國需求的武器裝備,成為擊敗敵人的主要力量。如此一來,美國完全沒有必要急於參戰,而是應該像前兩次世界大戰那樣,讓其他列強在紛爭中拚盡全部國力。

    從道理上講,這沒有錯,杜奇威也希望如此。

    可是從現實出發,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了美國之外,最有實力的歐盟已經與共和國簽署了安全條約,不但不大可能站到共和國的對立麵上,還有可能在共和**隊越過烏拉爾山、攻到莫斯科城下的時候,以安全為由揮師東進。占領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與俄羅斯西部地區。毫無疑問,俄羅斯絕對不是共和國的對手。如果美國不參戰,哪怕全力援助俄羅斯,也不大可能幫助俄軍頂住共和**隊的進攻。不僅杜奇威這麽看,就連絕大部分美軍將領都認為,在沒有援助的情況下,俄羅斯堅持1年算是正常,堅持1年半就很不錯了,如果堅持2年那就是奇跡。

    在與參聯會將領的會議上,討論得最多的不是美軍該何時參戰,而是參戰後該怎麽辦。

    說直接點,就是把重點放在哪。

    對美國來說,總共有三個選擇,一是集中力量幫助俄羅斯打贏地麵戰爭,二是在中東地區開辟第二戰場,三是在太平洋上與共和國一決高下。

    顯然,沒有幾個將軍支持前兩種選擇。

    歸根結底,不是美國沒有能力與共和國打地麵戰,而是任何一個地麵戰場到美國的距離都比到共和國的距離遠得多,即便美國陸軍的戰鬥力不比共和國陸軍差,也會因為後勤保障更加困難而使美國付出更大的代價。相對而言,背靠本土與海外軍事基地的海洋戰場對美國更加有利,是美國的主戰場。

    問題是,太平洋占了地球表麵積的三分之一,東西跨度近兩萬千米,南北跨度15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在如此廣闊的範圍內,肯定需要確定主次,不然美軍的行動將毫無意義。

    正如前麵提到的,即便將戰場局限在太平洋西部,也分為西北太平洋、西太平洋與西南太平洋三個主要方向。從地域上劃分,西北太平洋為日本列島以北區域,西太平洋為大隅海峽到新幾內亞島之間的區域,西南太平洋則是新幾內亞島以南區域。從地緣上劃分,西北太平洋包括俄羅斯遠東地區、日本與朝鮮半島,西太平洋包括北馬裏亞納群島、關島、琉球群島、菲律賓群島與加羅林群島,西南太平洋則包括新幾內亞島、新不列顛群島、所羅門群島、新赫不裏底群島、澳大利亞與新西蘭。

    如果由美國做主,這個選擇並不艱難。

    雖然關島是夏威夷群島的防禦屏障,但是從關島到夏威夷群島,除了幾座麵積不大的小島之外,中途幾乎沒有駐軍之地,必須跨越數千千米的海域,進攻難度可想而知。從美國利益出發,保住澳大利亞的重要性不在保護本土之下。也就是說,美國必須盡一切努力確保澳大利亞的安全,絕對不能讓澳大利亞失守。換個角度,從共和國的立場出發,因為澳大利亞具有成為戰略根據地的所有必要條件,就算不為澳洲大陸上的豐富礦產資源,也要從鞏固側翼防線出發,盡快南下占領澳大利亞。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