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七十九章 俄羅斯泥潭(2/5)

作者:閃爍字數:2748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54

    不管怎麽說,遲到總比不到好。

    在2041年的中東戰爭中遭受慘敗之後,美國陸軍終於清醒了過來,認識到了與共和國陸軍的巨大差距,並且訂下了為期20年的發展規劃。必須承認,作為一個由流放犯、探險家與破產者建立的國家,美國非常善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在製訂發展規劃的時候,美國陸軍不但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目的,還對實現目的做了詳細規劃。不管是現實製度、還是傳統習慣,美國人在製訂計劃方麵很有一手,而且非常詳細。按照美國陸軍在2042年提交給國會的相關報告,發展規劃中對陸軍的現代化建設進度詳細到了每個季度,甚至對每個月應該啟動哪些項目、以及各個項目應該在哪個月達到某個階段都做了詳細規劃,而且還對規劃的可行性做了詳細論證。

    不得不說。這就是“美國式計劃”的特點。

    了解美國的人都應該知道,美國陸軍的這份發展規劃肯定無法實現,至少無法按照計劃的進度實現。要知道,在過去百年間,美國各軍兵種提出過數十份類似的發展規劃,沒有一種真正按照計劃實現過,而且六成夭折。

    雖然美國陸軍的發展規劃沒有夭折,但是也在實施過程中變了樣。

    從最終的落實結果來看,如果說該發展規劃中哪個部分與計劃的差別最小,那就是編製改革了。

    眾所周知,美國陸軍有一套非常繁瑣的編製體係。美蘇冷戰期間。美國陸軍一直奉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立的編製體係,即以戰區為基礎,在戰區下設集團軍、軍、師、旅與營(營是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的最小編製)。20世紀90年代初的海灣戰爭後,作為響應“空地一體戰”,美國陸軍開始調整編製,集團軍被取消,旅級戰鬥單位得到加強。到21世紀初的“反恐戰爭”時期,旅級戰鬥單位再次得到加強,而且正規軍與國民警衛隊的整合工作也正式開始。直到2041年的中東戰爭,美國陸軍仍然是以師為基本戰鬥單位,旅為主要獨立戰鬥單位,編製體係並沒發生本質性的變化。可以說,這就是美國陸軍固步自封,對現代化軍事變革認識不深刻的主要體現。

    總結中東戰爭的經驗教訓時,美國陸軍就提出,編製落後是戰鬥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受此影響,在提出發展規劃之前,美國陸軍就在計劃進行編製改革。

    因為目標是超越共和國陸軍,而在此之前,肯定得追上共和國陸軍,所以在2042年的時候,美國陸軍就做出了向共和國陸軍學習的決定,即采用共和國陸軍的編製體係,追上共和國陸軍之後,再尋求超越的方式方法。作為大國陸軍,在具體表現形式上,美國陸軍采用了“老瓶裝新酒”的策略,即在盡量保留部隊番號、以及各級部隊代號的基礎上,按照共和國陸軍戰鬥單位的編製模式整編作戰部隊。這麽做的好處非常明顯,除了讓部隊官兵更加容易接受之外,還能減少來自國會的非議。

    正是如此,美國陸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擴編”,即將師提升到戰鬥單位的高度上。

    事實上,這也是最簡單、最輕鬆的一步。

    傳統上,美國陸軍的師下麵設2到3個旅,除了對作戰用途做了明確限定的各個職能旅、比如炮兵旅與航空旅之外,師級部隊下的各個旅均沒有明確的職能劃分。即都具有相當的作戰能力與自我保障能力。從應付規模有限的地區衝突與小規模局部戰爭來說,這種編製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部隊的戰鬥力,即在某個方向上,旅級部隊就能肩負起戰鬥重任,無須部署職能性部隊,從而減少了軍力投入。問題同樣突出,那就是在大規模局部戰爭中,很難在某個方向上集中足夠多的兵力,也很難在特定環境下把部隊的戰鬥力發揮出來。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前,中東戰爭中的慘敗就是這一弊端的直接體現。可以說,美軍沒有能夠在北方戰線上擊敗兵力少得多的共和國陸軍,與部隊過於混雜,難以將戰鬥部隊、特別是正麵作戰部隊的戰鬥力發揮出來有絕對性的關係。根據美國陸軍調查,中東戰爭的正麵戰鬥中,1個美軍師甚至打不過共和國陸軍戰鬥單位的1個戰鬥旅,往往需要3個美軍師,才有可能在正麵作戰中頂住1個戰鬥單位的進攻。而這個時候,美軍投入的兵力是共和**隊的2倍多,而在一線作戰的美軍更是共和**隊的3倍以上。即便算上裝備性能上的差距,美軍的作戰效率也不到共和國陸軍的一半。

    有了這個認識,編製改革的方向就非常明確了。

    問題是,在接下來的改革中,美軍遇到了很的啊麻煩。別的不說,要將師以下的旅按照職能劃分來進行整編,就讓很多美軍官兵,特別是基層軍官難以接受。原因很簡單,戰鬥旅肯定要比支援旅高半級,而作為“職業軍人”、也就是拿錢當兵的美**人,這就意味著薪水、福利、地位、乃至今後升遷的高低與先後順序,自然沒有人願意成為犧牲品,而又必須有人做出犧牲。

    為了推動改革,不但在2年內換了3位陸軍參謀長,還導致了2044年的大選危機。

    這些事情從一個側麵反映出美**隊的現實情況,即美國陸軍為什麽在數十年內,特別是在20年代的半島戰爭中吃過大虧之後,直到20年後再次在戰場上慘敗,才提起勇氣進行改革。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積重難返”。作為一個“製度型國家”,不管是美**隊、還是美國政府,都得按照製度辦事,誰也不能違背定下的製度,除非去改變製度,因此改變製度、即改變軍隊編製自然成為了利益鬥爭的焦點,也就成為了最為困難、也是最容易引發矛盾的事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