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八十三章 中東攻略(3/5)

作者:閃爍字數:2625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58

    從雙方的目標來看雙方的投入,就能發現問題在哪了。

    這次首先說共和國。根據戰後獲取的資料,以及共和國當局在中東地區的部署,均可證明,裴承毅早就做出了讓敘利亞與伊拉克承受大部分戰爭損失的決策(這也對戰後的世界局勢,特別是阿拉伯世界與共和國的關係產生了巨大影響),即用敘利亞與伊拉克作為擋箭牌,讓西約集團聯軍在跨越上千千米的戰線之後,還得應付這兩個阿拉伯國家數千萬國民的奮起反抗。別忘了,30多年前,美軍還占領著伊拉克,所有年紀在40歲以上的伊拉克人都不會忘記那段屈辱曆史。

    為了推行這一戰略,早在2042年,共和國當局就以幫助伊拉克建設獨立自主的國防力量為由,以合資的方式,在伊拉克開辦了多家軍火企業,扶持了一大批伊拉克軍火商。經過10年發展,伊拉克的軍火產業已經大有起色,而伊拉克的軍火商也成為最有影響的利益集團。2052年底,伊拉克國民議會就批準了一項旨在加強國家戰略安全的法令,其中明確規定,不但各地方政府要按照統一標準組建民兵,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在申請獲得批準之後都有權以民兵身份持有槍械,也就是讓民眾擁有槍支半合法化。

    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20多年前,那還沒有什麽好奇怪的,因為在美軍撤走的時候,伊拉克民間武裝力量多如牛毛,流散在民間的槍支更是多得難以計數,保守估計基本上人手一槍,持槍率不低於美國(美國是世界上民間擁有槍支最多的國家)。可是到50年代,經過20多年的努力,伊拉克當局已經收繳了大部分流散在民間的槍支(多數都是一些在半個實際前、甚至20世紀80年代製造的AK係列步槍)。

    由此可見,伊拉克當局解除禁槍令,就是在為大戰做準備。

    當然,這也可以看成是共和國長遠謀劃的結果。

    受此影響,共和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布局就非常明顯了。不可否認,即便裴承毅打算犧牲敘利亞與伊拉克,也不可能無休止的退讓,所以在庫爾德斯坦以南地區,共和國采取了大縱深的防禦部署,即把主力部隊放在戰線後方,前線防禦的重任丟給敘利亞國防軍,後勤保障的重任則由伊拉克國防軍負責,共和**隊的任務隻是機動防禦。更重要的是,兩河流域是共和**隊在中東戰區的“最後防線”,即不管西邊打成什麽樣子,共和**隊肯定會死守兩河流域,擋住美軍的前進步伐。正是如此,在過去數年間,共和**隊在兩河流域興建了大量軍事設施,重新勘察地形,甚至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區提前修建了防禦陣地,做好了在這裏打一場惡仗的準備工作。

    在這一戰略之下,共和國隻需要在該方向上投入2個戰鬥單位,大約5萬地麵部隊。

    雖然沒有辦法證實在袁晨皓製訂的戰爭計劃、或者由李東石製訂的作戰計劃中,對兩河防線的具體部署情況,即打算用多少地麵部隊在這塊有著數千年文明、滋潤了多個民族的大地上擋住美軍的前進步伐,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在中東戰爭打響前,部署在兩河流域的共和國陸軍作戰部隊就是2個戰鬥單位,即第二戰鬥單位與第20戰鬥單位,其中第二戰鬥單位是在年初的時候從印度調派過來的,而第20戰鬥單位則是該地區的常駐作戰部隊。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共和國在中東地區部署的軍隊多到可以立即發起進攻。

    不管怎麽說,兩河地區是戰略大後方,兩河防線也是戰略防線。戰爭打響的時候,共和國陸軍還在敘利亞部署了2個戰鬥單位,另外2個戰鬥單位部署在庫爾德斯坦(因為伊朗將共和國援助伊拉克與敘利亞、幫助庫爾德斯坦建國看成威脅,所以在2045年之前就把共和國的軍隊全部趕了出來,不再為共和國提供軍事基地)。從這一部署就看得出來,在兵力非常有限的情況下,能夠守住戰線就是奇跡中的奇跡了,根本不可能在防禦都很吃力的情況下抽調兵力發起進攻,甚至連進行戰術反擊都非常困難。再看得深入一點就能發現,李東石將三分之二的地麵部隊放在了南方戰線上,預示著在戰爭初期,即在遏製住西約集團聯軍的進攻之前,不會在北方戰線上發起進攻。原因很簡單,部署在庫爾德斯坦的2個戰鬥單位總共也就5萬官兵,需要守衛的戰線卻接近2000千米!

    再回到目的上,也就不難明白,共和**隊為什麽要在戰爭初期以防禦為主了。

    當然,在訂下防禦戰略的時候,15萬地麵部隊,加上盟國的上百萬作戰部隊,以及陸續到達的增援部隊,守住戰線的問題應該不是很大。即便在西約集團聯軍的進攻初期,很難在外圍戰線上站穩腳跟,也能用空間換時間,穩步撤退到兩河防線上。隻要充分利用敘利亞與伊拉克的戰略縱深,再加上適當動員敘伊兩國的民眾,在兩伊防線上堅守到援軍到達,並且守住這條防線的問題不會太大。

    也就是說,共和國沒有在戰爭爆發前向中東地區增兵,問題不是很明顯。

    與之相比,西約集團的兵力投入,特別是美軍的兵力投入就很有問題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美軍計劃投入的地麵部隊不是30餘萬,而是超過50萬,即派往俄羅斯戰場的大部分主力部隊都應該用在中東戰場上。保守估計,受大陸戰場的影響,美軍在戰爭爆發時投入的兵力比預期的少了大約20萬。雖然作為應急計劃,以色列與土耳其均按照美國的要求,在戰爭爆發前加大了動員力度,但是以色列是一個人口不到1000萬的彈丸小國,哪怕理論上擁有400萬軍事人員(以色列實行全民皆兵的體製,即18歲到54歲的男性公民與18歲到48歲的女性公民都是民兵,且都配有槍支),可實際隻有大約100萬戰鬥人員(即年齡在18歲到24歲,且接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男性公民),而土耳其最大的問題是較低的國民素質、與落後的國家實力,即便在理論上能夠動員上千萬作戰人員,對戰爭的貢獻也遠遠低於以色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