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八十四章 海上決戰(3/5)

作者:閃爍字數:2678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4:59

    由此可見,雖然共和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不缺稀有金屬礦石的國家(即便不開采本國資源,而且進口受阻,也能依靠戰略儲備堅持半年以上,而在海運暢通的情況下,共和國的所需的稀有金屬礦石有八成來自海外),而且稀有金屬生產企業肯定會得到優先照顧,但是在統籌管理電能供應、且電力供應嚴重緊張的戰爭初期,稀有金屬的生產能力肯定無法迅速提高,而與之息息相關的各種裝備與設備製造業的產能也就是個大問題,這其中自然包括對海軍與陸軍作戰產生重大影響的軍火企業。

    本著“以我為主”的原則,陸軍與海軍爭奪軍事產能也就不足為奇了。

    可以說,這也正是裴承毅為什麽一直強調要以太平洋戰場為主,卻又沒有直接幹預大陸戰爭的主要原因。作為國家元首,裴承毅根本沒有必要在戰爭方法上與身為總參謀長的袁晨皓進行爭執,隻需要在安排軍事生產上有所側重,就能讓袁晨皓束手無策。可以說,這也是袁晨皓沒有完全反對裴承毅的戰略主張的主要原因。很明顯,隻要裴承毅足夠強硬,袁晨皓的任何反對都沒有實際意義。

    再回到前麵的話題上,即大陸戰爭與中東戰爭對太平洋戰爭有多大的影響。

    如果一定要給個明確的答複的話,可以肯定的說,美軍在大陸戰場上的全麵反擊與在中東戰場上的全力進攻,至少讓太平洋戰場上的決戰延遲了3個月。根據可靠資料,因為共和國陸軍在大陸戰場上的消耗遠遠超過預期(也包括天軍的消耗),以及對中東局勢的悲觀估計所產生的影響,讓共和國當局不得不在2058年4月份的時候,將陸軍武器裝備與彈藥物資的生產優先權提到海軍之上,從而使包括“秦”級主力艦在內的海軍主要戰艦與發動一次大規模海戰所需的各類作戰物資的生產進度嚴重滯後,迫使海軍不得不在8月份,也就是塞班島登陸作戰行動之後,不得不調整作戰部署,推遲決戰時間。

    再來看下美國海軍的生產規劃,也就不難明白杜奇威的戰略意圖了。

    根據戰後獲取的資料,即便在不受幹擾的情況下,美國海軍的第一種主力艦,即被寄予厚望的“長灘”級最快也隻能在2058年11月初交付。比共和國海軍的“秦”級的建造規劃晚大約2個月。

    也許有人認為,塞班島登陸作戰都打了幾個月,晚2個月算不了什麽。

    實際情況是,在取得了塞班島之後,隻要掌握了絕對製海權,共和國陸戰隊就能在1個月之內打下提尼安島,甚至能夠在美軍的主力艦隊到達戰場,即在共和國海軍在失去絕對製海權之前,登上關島。到這個時候,局麵肯定會變得對美軍非常不利,即美國海軍鐵定會喪失主動權。

    不得不承認,為了在主要戰場上爭取到2個月,杜奇威幾乎犧牲了半個美國陸軍。

    當然,如果美國海軍能夠抓住這個機會,扭轉太平洋戰場上的被動局麵,並且由此走向勝利,別說犧牲半個陸軍,就算把整個陸軍賠進去,也不會吃大虧。

    同樣的道理,裴承毅在陸地戰場上精打細算,也是為了在太平洋戰場上發力。

    要知道,到2058年底,共和國陸軍的總兵力已經超過300萬,而且全是正規軍,如果算上正在接受訓練的預備部隊(按照共和國陸軍的製度,所有沒有完成為期2個月的基礎訓練與為期3個月的戰鬥訓練的部隊都屬於預備部隊,而不是正規軍)、以及由各地方政府按照戰爭動員法規與法令組建的地方民兵部隊,共和國的地麵部隊總量已經超過500萬,而且還在以每個月大約40萬的速度遞增。

    由此可見,共和國陸軍並不缺乏兵力。

    武器裝備方麵,300萬正規軍都有基本主戰武器,即戰鬥旅與炮兵旅齊裝,支援旅則隻有地麵保障單位齊裝。預備部隊中,則隻有少數肩負訓練任務的部隊配備了主戰裝備,而正在接受訓練的都沒有配備主戰裝備。

    即便按照裝備來計算,在2058年底,共和國陸軍的作戰部隊也不會低於250萬,而當時在戰場上執行作戰任務的則隻有大約180萬。也就是說,共和國陸軍還有至少70萬的戰略預備隊。考慮到這些部隊都沒有足夠的重裝備,因此向前線運送的難度並不大,不會因為交通困難而被留在後方。

    也就是說,當時導致數十萬共和國陸軍作戰部隊無法上戰場的原因隻有一個,即作戰物資的生產速度跟不上部隊消耗,使得增兵對提高軍隊總體作戰能力的意義非常微弱,甚至會由此產生更大的傷亡,降低部隊作戰效率。

    不管怎麽說,共和國陸軍在大陸戰場上有所保留,也是在“支援”海軍。

    也就是說,共和國海軍將奪取西太平洋的絕對製海權,即與美國海軍決戰的時間推遲數個月,除了主力艦的建造進度受到影響之外,還與海軍作戰物資的生產工作,以及其他參戰部隊的準備工作沒有辦法及時到位有很大關係。說白了,如果共和國海軍有能力趕在美國海軍的主力艦服役之前發起進攻,一舉拿下馬裏亞納群島,迫使美國海軍戰略大撤退,從而在下一場戰役中,以更多的兵力發起進攻,獲得更加明顯的優勢,又有什麽理由將進軍行動推遲好幾個月呢?

    正是如此,在2058年12月底與2059年1月初,大陸戰場上,共和國陸軍北方集團已經打到基洛夫城外、南方集團幾乎掃蕩了第耶伯河以東的半個烏克蘭,中東戰場上,共和國陸軍在南方戰線上退守兩河防線、在北方戰線上從伊斯肯德倫撤退的時候,全世界的目光卻沒有集中在這兩個方向上,而是落在了廣袤的太平洋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