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九十五章 眼高手低(2/5)

作者:閃爍字數:2750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09

    很顯然,沒有那位海軍指揮官願意帶著這麽醒目的“戰艦”去執行戰術任務。

    這正好說明了第五代海上基地的主要用途,即在缺乏設施完善的戰略基地的海域,由其充當共和**隊的戰略基地。

    設想一下,如果共和國海軍將這樣一座海上基地放到缺乏大型戰略基地的西南太平洋上,不需要進入珊瑚海,隻需要部署在島礁密布的新喀裏多尼亞或者瓦努阿圖,在其航行區域附近設置嚴密的反潛網。別說共和國天軍能夠利用新喀裏多尼亞的軍事基地,就算法國沒有把新喀裏多尼亞借給共和國,天軍也能用轟炸機將澳大利亞炸回原始時代。

    事實上,西南太平洋上的美國海軍更需要考慮的是戰術威脅,而不是戰略威脅。

    不管怎麽說,等到共和國天軍用光了彈藥庫裏的遠程巡航導彈,不得不讓轟炸機載著射程隻有幾百千米的遠程導彈與炸彈執行轟炸任務的時候,就得為轟炸付出沉重代價,而且這種程度的轟炸隻能對付非軍事目標。

    在共和國天軍進行戰略轟炸之前,共和國海軍航空兵就在西南太平洋上展開了行動。

    到1月的最後一天,部署在新喀裏多尼亞與幾座海上基地上的戰鬥機就出動了2萬多架次,除了與美軍爭奪製空權之外,還襲擊了在塔斯曼海上活動的美軍艦船,甚至轟炸了豪勳爵島上的美軍基地。

    雖然共和國海軍航空兵針對豪勳爵島的戰術轟炸行動沒有取得任何戰果,不但戰鬥機投下的導彈與炸彈均被島上的防禦係統擊落,還在空戰中損失了幾十架戰鬥機,但是這幾次戰術轟炸行動,足以讓美國海軍感到驚心動魄。說得直接一點,共和國海軍能夠出動小批戰鬥機轟炸豪勳爵島,就能出動幾百架、甚至上千架戰鬥機襲擊附近的美軍艦隊,甚至在必要的情況下支持陸戰隊攻打豪勳爵島。

    問題是,對豪勳爵島構成威脅的,不僅僅是共和國海軍航空兵的戰鬥機。

    在共和國海軍艦隊進入塔斯曼海的前一天。也就是1月31日,美國情報部門就警告了美國海軍,讓美國海軍密切監視共和國海軍在新喀裏多尼亞的活動,並且在發現異常情況之後對包括努美阿在內的重要地區進行打擊。美國情報部門在這個時候發出警告,並且建議美國海軍襲擊努美阿,與一份情報有關。

    眾所周知,共和國海軍的打擊力量從來就不限於某一種。

    單純以火力投送能力來講的話,最強大的打擊力量不是主力艦、不是航空兵,而是火力艦。這種單純為了投射炮火而生的艦船擁有遠遠超過主力艦的火力,以及能讓任何一種戰艦相形見絀的持續作戰能力。雖然在海洋戰場上,火力艦從來不會衝鋒陷陣。也沒有衝鋒陷陣的資本,但是在戰線後方,這種強大的艦船卻是陸戰隊最可靠的夥伴,甚至可以說是陸戰隊最重要的夥伴。在馬裏亞納群島爭奪戰種,火力艦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不但支持陸戰隊登上了塞班島,還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充當了準戰略武器的角色,即在2059年4月份之前對關島進行了長達數個月的炮擊。正是這場戰鬥,讓共和國海軍發現,如果能夠提高火力艦的作戰距離,這將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戰略武器。當然,辦法很簡單,那就是為火力艦提供采用了900千克級大口徑電磁炮的火力模塊。

    更換火力模塊不是什麽難事,因為火力艦是按照民用船隻的標準建造的,所以就算重新建造幾艘火力艦也不是什麽難事。問題是,900千克級電磁炮的造價非常昂貴,而且得優先滿足主力艦。受此影響,直到2059年下半年,海軍才批準建造新型火力模塊,並且讓排水量最大的幾艘火力艦返回造船廠換裝新的火力模塊。

    要知道,即便使用普通炮彈,即850千克級的高爆彈,新型電磁炮的最大射程也能達到驚人的1500千米。如果對電磁炮進行改進,或者使用增程彈,將最大射程提高到2000千米肯定不是問題。事實上,1500千米的最大射程已經足夠了,因為從努美阿到豪勳爵島的直線距離也就1300千米,停泊在港口內的火力艦就能轟擊豪勳爵島。美軍可以用攔截係統對付來襲的導彈與炸彈,卻沒有任何防禦係統能夠攔截成千上萬枚炮彈。更何況,在對付那些暴露在地麵上的固定目標、特別是較為脆弱的固定目標時,可以使用基本上無法攔截的集束子母彈。

    由此可見,共和國海軍不是沒有打擊豪勳爵島的能力,而是沒有展開行動。

    當然,與不利的戰略局麵比起來,美國海軍的兵力更成問題。

    單從戰艦噸位來看,美國海軍放在西南太平洋上戰艦的總噸位不比共和國海軍派來的艦隊差,甚至還要高一些。問題是。美國海軍隻有8艘主力艦。更要名的是,以這8艘主力艦為核心的第34艦隊還在新西蘭,沒有冒險前往澳大利亞。也就是說,在戰鬥力嚴重不如對手的情況下,美國海軍還存在兵力分散的致命問題。

    事實上,在2月1日之前,第34艦隊有足夠的時間趕往澳大利亞。

    也就是說,美軍第三艦隊兵分兩路,要麽是戰術部署,要麽就是由內部分歧導致的人為過失。

    顯然,後者的可能性大得多。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有理由相信,在1月底之前,準確的說是在1月23日之後,即南非讓共和國的船隊進入伊麗莎白港之後,美國海軍就在要不要跟共和國海軍在西南太平洋上決戰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而且是非常嚴重的分歧。

    從戰略上看,雖然共和國在幾個戰場上都奪得了優勢,還在大陸戰場上取勝,但是在某些方麵,美國仍然有優勢。別的不說,在南半球美國的優勢就非常明顯。更重要的是,通過澳大利亞、南非、南美,美國仍然維持著對共和國的戰略包圍態勢。說得直接一點,在占領澳大利亞、或者控製南非、或者進軍南美洲之前,共和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改變大戰爆發前的極端不利格局,消除美國獨霸世界上百年所產生的影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