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九十八章 狂暴工具(3/5)

作者:閃爍字數:2661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12

    總而言之,這種通過彈藥投擲量來提高突防率的方法,在大規模戰爭中非常普遍。

    受此影響,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部署在“盤古”號上的轟炸機調整了戰術,開始大規模使用戰術彈藥。

    當然,由此帶來了新的問題,那就是轟炸機的戰損率開始直線攀升。

    這也很好理解,在需要靠近目標投彈的情況下,而且大部分轟炸機群都得冒險,轟炸機群就很容易遭到戰鬥機攔截。不管H-18有多麽先進,在敵人的防空戰鬥機麵前,都顯得非常脆弱。比如在5月3日,“盤古”號上的轟炸機總共出動了6000餘架次,被擊落美軍防空戰鬥機擊落78架、因故障與不明原因隕石17架,總體戰損率高達1.55%,為大戰前兩年共和國天軍轟炸機總體戰損率的7倍多!

    麵對芝麻開花般的轟炸機戰損率,共和國天軍不得不在5月5日主動要求海軍航空兵為轟炸機提供護航戰鬥機。萬幸的是,共和國海軍已經在4月底奪取了斐濟群島海域的絕對製海權與製空權,所以在接到天軍的請求之後,立即抽調了1個戰術航空隊的600多架戰鬥機返回新喀裏多尼亞。2日之後,共和國海軍由讓在斐濟群島方向上作戰的“庫葉島”號海上基地返回塔斯曼海,用搭載的戰鬥機掩護“盤古”號上的轟炸機。

    當時海軍向塔斯曼海部署“庫葉島”號海上基地的主要原因是新喀裏多尼亞的基礎設施確實糟糕,最多隻能容納1個戰術航空隊,而且不能保證全勤出動。更重要的是,隨著轟炸區域向南延伸,部署在新喀裏多尼亞的戰鬥機的作戰效率將迅速降低,因此很有必要在這邊部署一座專門搭載護航戰鬥機的海上平台。

    可以說,這一無心之舉,反而成就了最為有效的轟炸戰術。

    從理論上講,1座第四代海上基地足以支持上千架戰鬥機,即便在保證戰鬥機的出動效率的情況下,也能支持1個戰術航空隊(因為主要部署在海上基地上,所以海軍戰術航空隊的規模就是由第四代海上基地的支持能力決定的),即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證600架戰鬥機順利執行作戰任務。按照共和國天軍在大陸戰場上總結的實戰經驗,1架護航戰鬥機就能確保3到4架轟炸機的安全。由此可見,即便部署在第四代海上基地上的戰鬥機一次隻能出動一半,也能掩護900到1200架轟炸機,而第五代海上基地一次也就隻能出動1000到1200架轟炸機。雖然沒有證據證明,在設計第四代海上平台與第五代海上平台的時候,共和國海軍的技術人員就考慮到了這一情況,即讓兩種海上平台配合使用,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第五代海上平台在設計的時候,肯定參考了天軍的提議,畢竟這種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海上平台在立項的時候就考慮到了作為戰略轟炸機、甚至空天轟炸機的海上基地。

    當然,“庫葉島”號海上基地在戰鬥中還發揮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充當受損轟炸機的緊急降落場。

    在輕載的情況下,戰略轟炸機能夠在1500米長的跑道上降落。如果升力推進器沒有受損的話,還能在空載的情況下垂直降落。因此對一些在戰鬥中受損、或者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出了故障的轟炸機,就不用返回“盤古”號、更不用飛往更加遙遠的努美阿,可以到“庫葉島”號上降落。更重要的是,作戰部署中,“庫葉島”號肯定在“盤古”號的前方,即更加靠近澳大利亞,所以一些受損嚴重的轟炸機、特別是那些沒有辦法拋掉彈藥的轟炸機(這個時候是絕對不能降落到海上基地上),就可以在“庫葉島”號附近迫降,然後等待救援,而不用擔心在海上迫降後等不到救援就完蛋了。當然,這麽做不會對“庫葉島”號與“盤古”號的作戰行動產生影響。

    總而言之,在更大、更醒目、也更容易遭到攻擊的第五代海上基地前方部署一座小得多、靈活得多(第四代海上基地在完全組裝的情況下能夠以45節的速度航行,而第五代海上基地隻能以24節的速度航行)的海上基地,對提高第五代海上基地的作戰效率、安全性都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在後來的戰鬥中,共和國海軍還延伸與擴大了這一戰術,即在有必要的情況下,讓快遭到淘汰的第三代海上基地去發揮餘熱,增強轟炸機群的護航力量,順帶提高海上基地的整體安全性。

    事實上,這種有多座海上基地聯合行動的作戰模式,就是“海上基地群”作戰思想的另外一種體現方式。

    從戰術上講,“庫葉島”號海上基地帶來的最大變化還是轟炸模式。

    5月11日,在“庫葉島”號海上基地與其搭載的戰術航空隊投入戰鬥的第一天,共和國天軍就組織了太平洋戰場上第一次“千機大轟炸”。在當天上午與下午,部署在“盤古”號上的2000多架戰略轟炸機分成兩個批次,分別對以布裏斯班為中心的昆士蘭州東南地區與以悉尼為中心的新南威爾士州核心地區進行了大範圍地毯式轟炸,用將近10萬噸炸彈將這兩片地區總麵積在2萬平方千米的8塊工業區炸成了廢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