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零八章 江河日下(3/5)

作者:閃爍字數:26304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21

    隻不過,如此精密的計劃,卻欠缺一個非常關鍵,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條件。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美國當局有意忽略了共和國的主觀能動性。也就是說,美國當局的這份戰略計劃以共和國在2061年之前的表現為依據,而沒有考慮到在戰場局勢不太有利的情況下,共和國會不會調整戰略計劃。暫且不說共和**隊的作戰行動,僅拿軍事生產能力來講,美國能夠在極端情況下爆發出120%的軍事生產能力,而已經控製了眾多地區,在戰略上占盡優勢的共和國為什麽不能爆發出更加驚人的軍事生產能力?要知道,到2061年底的時候,共和國陣亡、失蹤與被俘官兵的數量僅僅隻有美軍的五分之一,僅是這一損失就讓美國多付出了1000萬壯年勞動力的巨大代價。

    問題是,美國當局忽略的問題,不見得會被歐洲國家忽略。

    可以說,法德意等歐洲大陸國家一直在戰爭問題上不太熱心,而且對美國的暗示置若罔聞,就與這個問題有關。

    當然,這與共和國當局的一些獨特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舉一個例子。歐洲參戰之後,共和國開始有計劃的兌現承諾,比如為歐洲各國提供擴軍所需要的武器裝備。在此期間,共和國當局做了一件讓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的事情,那就是讓歐洲各國的外交人員前去參觀共和國的軍事工廠,而且都是一些重要的軍事工廠,比如戰鬥機製造廠與坦克生產線。此舉產生了不少附帶效果,比如共和國的軍事產能被一些歐洲國家泄露給了美國。更加重要的是,這麽做帶來了一個非常明顯的好處,那就是讓心誌不堅的歐洲國家清楚的認識到,共和國不但擁有世界上最頂尖的軍事科學技術,還擁有最強大的軍事生產能力,能夠武裝與支持比現有規模大得多的軍事力量。當然,這個暗示的背後意圖就是讓歐洲各國認識到,與共和國為敵隻會遭受慘敗。

    正是如此,法德意等國都對共和國的戰爭潛力有比較直觀的認識。

    有了認識,也就有比較。雖然有理由相信,在通過猶太人社團遊說歐洲各國政府的時候,美國當局做出了保證,特別是對以軍事生產能力為主的戰爭潛力做了保證,但是美國的這些保證不但沒有給歐洲國家任何安全感,反而讓歐洲各國認識到,就算美國超常發揮也不大可能是共和國的對手。

    對美國來說,歐洲各國的冷漠態度,無疑是最大的打擊。

    當然,美國當局不可能把整個國家的希望都建立在一個沒有任何把握的戰略計劃之上。

    在設法拉攏歐洲國家的時候,美國當局也對戰局發展做出了最為悲觀的預測。根據戰後公開的資料,在2061年中期,美國當局就針對輸掉中東戰爭製訂了好幾份戰略計劃,其中包括退守北大西洋。按照這份計劃,如果以色列接納了歐洲國家的提議,在共和國陸軍發起戰略反擊之後以投降的方式退出戰爭,美軍就得提前從中東地區撤退,並且放棄在地中海地區的所有軍事據點,將阻擋共和**隊的希望寄托在海軍身上,即竭盡全力阻止共和國海軍進入北大西洋。

    受海戰特殊性的影響,在兵力不如對手的情況下,美國海軍要想確保大西洋上的製海權,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共和國海軍進軍大西洋的時候與之決戰,擊潰共和國海軍艦隊,或者迫使共和國海軍放棄進軍大西洋的計劃。

    從戰略上講,共和國海軍在2062年進軍大西洋已成必然。

    因為沒有證據證明共和國海軍會迫於威脅而放棄進軍大西洋,更不可能因為美國海軍的拚死抵抗而駐足不前,所以美國海軍隻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做好與共和國海軍決戰的思想準備,以及行動準備。

    正是如此,在2060年8月到2061年底,長達16個月的時間內,美國海軍的主力艦隊都在加勒比海活動,進行高強度集中訓練。

    對美國海軍來說,欠缺的不僅僅是戰艦,還有優秀的海軍官兵。

    雖然到2061年底,美國海軍在戰鬥中傷亡、失蹤與被俘的官兵還不到海軍總兵力的一成,但是除掉非艦隊人員、以及航空艦隊官兵,美國海軍主力艦隊官兵的損失率超過了百分之七十。與巨大的官兵損失率相對應的就是高素質海軍軍官,特別是決策層的高級軍官的巨大陣亡比例。雖然依靠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智能化技術,現代海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計算機之間的戰爭,需要人為控製的環節並不多,但是在戰術決策階段,特別是交戰之前的決策中,人的因素仍然是計算機無法取代的,而且也沒有任何計算機能夠超越軍人來決定艦隊的作戰行動。由此可見,以智能化為基礎的自動化技術帶來的也隻是戰術操作環節上的便利,而不是戰術決策上的便利,優秀的海軍軍人,特別是艦隊決策層的高級軍官,仍然是海軍最寶貴的財富。

    在官兵陣亡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美國海軍的唯一選擇就是加大訓練強度。

    萬幸的是,美國海軍並不缺乏訓練設施,也不缺乏訓練費用。事實上,美國海軍建造的“火力艦”並不是共和**情局猜測的那樣,即用來支援地麵作戰的準戰艦,而是用來訓練主力艦官兵的訓練艦,美國海軍訂購了更多的2000磅級電磁炮,並且將這些電磁炮裝到了艦船上,就是希望模仿主力艦隊的作戰過程,讓官兵、特別是艦隊決策層的高級軍官在接近實戰的情況下熟悉交戰過程。從作戰需求上看,美國海軍也沒有建造火力艦的必要,畢竟在戰場上主攻的是共和國,而火力艦是比較單純的進攻型武器。也許有人認為,可以將火力艦部署在後方的港口內,為前線部隊提供火力支持。理論上,這種戰術具有可行性,可是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別的不說,火力艦的通信與控製係統肯定比不上戰艦,如何瞄準1000多千米外的目標,並且及時開火就是個非常大的問題。正是如此,共和國海軍的大部分火力艦上隻有200千克與450千克級電磁炮,而且以射程最近的200千克級電磁炮為主,避免了信息不暢帶來的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