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零九章 決戰戰場(3/5)

作者:閃爍字數:2484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22

    因為福爾斯灣的建設工作還在進行之中,所以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艦隊僅停留2天,在與南非海軍進行了海上搜救聯合訓練之後就起航北上,前往同樣正在大搞土木工程,而且環境更加糟糕的拉各斯。

    嚴格說來,拉各斯才是共和國海軍進軍北大西洋的理想根據地。

    必須承認,“黃金海岸”是世界上天然良港最集中的地區。從尼日爾河口的哈科特港到科莫埃河口的阿比讓,在這條長度大約1500千米的海岸線上,密密麻麻的分布著大約30座港口與港灣,平均每50千米就有一座港灣,而其中半數是能夠容納30萬噸級大型艦船的優良港灣。

    這些港灣中就包括尼日利亞西南的拉各斯。

    大戰爆發前,共和國會如此熱心西非事務,而且不遺餘力的支持尼日利亞,就與拉各斯有很大的關係。按照共和國海軍的設想,在阿根廷立足之後,為了保護好這座南美地區的橋頭堡,很有必要在相鄰地區建立一座新的橋頭堡。雖然從地理位置上講,加勒比海南岸的委內瑞拉更加理想,但是這個拉美國家對俄羅斯抱有太大的幻想,並不願意在軍事合作上與共和國走得太近,也就沒有可能成為阿根廷的屏障。加上政治、外交、曆史等等因素,在整個大西洋地區,共和國海軍能夠選擇的,也就隻有一直與西方國家不和的尼日利亞,而拉各斯正是尼日利亞的幾個天然良港之一。共和國海軍選擇拉各斯,而沒有選擇基礎條件更好的哈科特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拉各斯遠離尼日爾河口的產油區,離美國積極支持的喀麥隆也遠得多。

    問題是,尼日利亞不是巴基斯坦,拉各斯也不是瓜達爾。

    雖然早在20年代末,共和國當局就與尼日利亞簽署了租借拉各斯的意向協議。按照這份協議,共和國將以援助建設的方式,將拉各斯建成尼日利亞最大的綜合性海軍基地,雙方將擁有同等的使用權。但是受3次西非戰爭影響,特別是在這3次戰爭中,尼日利亞因為沒有足夠強大的海軍,均遭到喀麥隆的海上封鎖,拉各斯軍港的建設工作一拖再拖,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第一期工程都沒有完成。大戰的前4年,共和國海軍沒有進軍北大西洋的計劃,陸軍也沒有在非洲戰場上大展拳腳,所以拉各斯的基礎建設仍然非常緩慢,甚至幾度中斷。直到2061年下半年,隨著共和國陸軍進軍西非戰場,以摧枯拉朽之勢打垮了得到美國支持的喀麥隆,並且向西進軍,在短短數個月內就掃蕩了整個西非地區,將拉各斯建成軍港的工作才重新啟動。

    顯然,時間太倉促了,根本不可能在艦隊進軍之前完成建設工作。

    受此影響,在3支作戰艦隊北上的時候,還有一支規模龐大的補給艦隊(擁有20多艘補給艦與維修船)與一支規模更加龐大的運輸船隊(擁有上百艘各類大型船隻)。按照海軍的計劃,補給艦隊將以拉各斯為基地,分兩個批次,輪番為作戰艦隊提供支持,而運輸船隊將把用來擴建拉各斯的人員、設備與物資送過去,並且兌現共和國當局的承諾,為尼日利亞提供一批緊急援助物資,幫助在戰火中煎熬了4年多的2億多尼日利亞人渡過難關,過上正常生活,至少是不會餓肚皮的生活。

    要知道,到2061年底,尼日利亞已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亂國”。

    根據戰後公布的數據,西非戰爭結束的時候,大約20%的尼日利亞人失去了家園,還有將近40%的尼日利亞人生活在溫飽線以下,即便在剩下的40%尼日利亞人中,也隻有不到一成能夠獲得足夠的生活物資。照此計算的話,最多的時候,尼日利亞的戰爭難民超過了5000萬(人口以大戰前的2.5億為準),處於饑餓狀態的人口超過1億,而營養不良的人也超過了9000萬,隻有大約1000萬尼日利亞人的生活得到保障,而在這1000萬人中,除了大約850萬軍人,其餘150萬就是尼日利亞的統治集團了。

    不管怎麽說,當時的尼日利亞最需要的不是艦隊,而是物資,特別是食物與藥品。

    用一位去過尼日利亞的戰地記者的話來說,如果在2062年第一季度過去之前,不能解決2億多尼日利亞人的生存問題,就算打贏了戰爭,尼日利亞當局也會被饑餓的戰爭難民推翻,共和國要想避免引發連鎖反應(當時在忍饑挨餓的肯定不止尼日利亞),就得在派出艦隊的時候,把糧食送過去,並且確保這些用來救命的糧食能夠送到難民手中,而不是被尼日利亞軍隊與政府官員中飽私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