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一十章 添油加醋(2/5)

作者:閃爍字數:2600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23

    問題是,這並不等於可以撤走太平洋上的所有艦隊與部隊。

    事實上,實際情況正好截然相反。

    為了掩飾這個戰略意圖,共和國當局不但沒有允許海軍從太平洋抽調兵力。反而一再增強太平洋上的兵力,甚至在2061年底批準了進軍瓦胡島的作戰計劃,希望借此讓美國當局做出錯誤的戰略判斷。雖然從理論上講,在共和國海軍進軍大西洋之後,以古巴為基地對美國進行戰略轟炸與戰略封鎖的意圖就已經明朗化了,美國當局不可能看不出來,但是美國當局肯定不會忽視來自太平洋上的威脅,而且以攻占中美洲地區,控製巴拿馬運河為目的的話,共和國隻需要出動50萬地麵部隊,甚至再減少一點也有很大的勝算。也就是說。共和國有很大的把握打下中美洲地區,隻是很難從中美洲地區北上進軍美國本土。受此影響,共和國當局很有可能采取雙管齊下的戰略,即不確定主攻方向,而是在兩個方向上同時展開行動,再由美軍的反應來決定以哪個方向為主。

    正是如此,當時共和國海軍六成以上的兵力都在太平洋上。

    更重要的是,在這六成兵力中,占主要的是最重要的支援力量,而不是作戰力量。

    當時,共和國海軍的11支作戰艦隊中,除了派往大西洋的3支之外,在太平洋上執行作戰任務的隻有4支,而且其中1支在馬裏亞納群島以西海域進行強化訓練,頂在前線的作戰艦隊也隻有3支,另外4支作戰艦隊中,有2支在後方輪番休整(主要是為戰艦進行必要的維護保養),另外2支在阿拉伯海與紅海,支援中東戰場上的作戰行動。也就是說,當時共和國海軍沒有可以增派的作戰艦隊。事實上,派往大西洋的3支作戰艦隊中的2支就是從太平洋戰場上抽調的,而另外一支也是從中東方向上抽調的。

    與作戰艦隊相比,支援艦隊的問題更加突出。

    在進軍大西洋之前,不管是在太平洋上的作戰行動,還是在印度洋上的作戰行動,共和國海軍采用的都是同一套補給標準,即一支作戰艦隊配備2到3支補給艦隊(具體多少由作戰強度決定)。這一保障標準的理論基礎就是,戰線長度在10000千米的情況下,共和國海軍能夠利用現有的力量建立起比較有效的前線保障體製,充分利用各種因素,確保前線作戰部隊能夠獲得足夠的作戰物資。在印度洋上,艦隊可以就近從巴基斯坦、印度、斯裏蘭卡與蘇丹等國獲得普通物資,重要軍事物資可以空運,隻有那些無法在境外獲得、數量多得難以空運與陸運的物資才需要海運,補給艦隊的壓力相對較小。太平洋上,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艦隊則可以依托密集的島嶼,以及靠前部署的海上基地獲得同樣的保障。補給艦隊的壓力也不是很大。

    問題是,到了大西洋上,這一套保障體製就行不通了。

    雖然在共和國本土到西非海岸之間,有新加坡、斯裏蘭卡、塞舌爾群島、馬達加斯加與福爾斯灣等中轉站,但是在這條長度接近20000千米的航線上存在很大的缺陷,特別是在亭可馬裏到福爾斯灣這條長度在8000千米左右的航線上,沒有可以有效支持船隊的中轉中心。

    從後勤保障的角度出發,這無疑是天大的災難。

    在進軍大西洋之前,共和國海軍將亭可馬裏當成物資轉運中心,即從共和國出發的船隊將物資運到這裏,再由分別前往海灣、紅海與東非的船隊將物資運走,以此來提高船隊的運輸效率(這麽做也能采用區域護航戰術來提高護航效率)。進軍大西洋之後,這種分段運輸方法就不管用了。共和國海軍有兩個選擇,一是將物資轉運中心轉移到索科特拉島、二是在亭可馬裏到非洲的航線上設置新的物資轉運中心。顯然,這兩個辦法都有問題,前者會導致航線延長,降低運輸效率,後者則需要巨大的投入,降低後勤保障效率。因為沒有最佳選擇,所以共和國海軍沒有改變運輸方式,而是通過增設航線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即專門設立一條從亭可馬裏直通福爾斯灣的航線。這麽做的問題也一樣,會降低運輸效率,投入更多的運輸船隻。

    受此影響,在大西洋上作戰的3支戰鬥艦隊所需要的補給艦隊的數量不是6支、也不是9支,而是12支,即便將補給艦隊的活動中心設在拉各斯,將補給艦隊的數量減少到6支,也需要補充10多支運輸船隊為補給艦隊服務。

    也就是說,跟隨作戰艦隊到達大西洋的6支補給艦隊隻是個開始。

    明白這一點之後,也就不難明白,海軍為什麽隻相大西洋派遣了3支作戰艦隊,而且明確要求在擊敗美軍艦隊之前不得參與對地支援行動。

    事實上,共和國海軍是幸運的。

    不管怎麽說,在這3支作戰艦隊中,所有戰艦都具有無限巡航能力,而且都是嶄新的戰艦,不但戰鬥力強大,持續作戰能力也超過了其他艦隊。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這3支作戰艦隊的戰鬥力。按照戰後的說法,在進軍大西洋的時候,共和國海軍耍了個小聰明,把世界上最強大的3支作戰艦隊派了過去。也就是說,表麵上看,這隻是3支作戰艦隊,實際戰鬥力卻遠遠超過了賬麵數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