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一十五章 定居點(3/4)

作者:閃爍字數:1603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28

    更重要的是,共和國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

    在此情況下,要共和國公民節衣縮食,幫助不久前還是敵人的美國進行重建,恐怕就算裴承毅有著崇高的威望,也沒有辦法說服共和國公民吧。

    受此影響,必須用一個折中的辦法幫助美國進行戰後重建。

    為波多黎各人支付巨額遷徙補償金,就是共和國當局找到的折中辦法。

    不管怎麽說,絕大部分共和國公民並不清楚波多黎各與美國的關係,甚至沒有幾個共和國公民能將“波多黎各”與一座島嶼聯係起來,而不是把它當成某種快餐、或者是某種西方奢侈品。

    共和國支付給波多黎各人的12000億安置費用,在美國的戰後重建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因為這些錢是通過消費、建設等方式直接流入市場的,所以對經濟發展產生的拉動效應相當於50000億元的政府直接投資。如果算上航運、物流、資源開采、人員流動等等因素帶來的影響,則相當於80000億元的政府直接投資。戰後,一些西方機構甚至認為,共和國通過“波多黎各大遷徙”注入的資金相當於10萬億政府直接投資。更重要的是,這些投資並不是沒有回報。

    美國經濟迅速複蘇,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幫助共和國、以及以共和國為核心的集約集團走出了困境。

    原因很簡單,美國複蘇所需要的資源與投資主要來自共和國與集約集團。

    隨著美國市場複蘇,得益最多的就是共和國的民間資本。要知道。整個戰爭期間,共和國當局通過發行戰爭國債、戰爭債券、戰爭信貸等等方式,募集了大量資本,而這些資本在戰後都將陸續償還。也就是說,戰爭期間,共和國的企業家都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而戰爭結束之後,共和國的企業家就得為巨額資本找出路了。在此情況下,一種合適與合理的投資方式比什麽都要寶貴,而一個旺盛的市場,且注定會發展壯大的市場,自然是最合理的投資目的地。

    美國,正是這樣一個市場。

    根據戰後解密的一份資料,當時共和國當局估計美國戰後重建的市場規模高達150萬億元。因為沒有能夠充分估計到美國的抵抗意誌(這份資料出現的時候,美國正處於戰略大潰退期間),所以沒有對美國遭受到的戰爭破壞做出全麵評估。也就是說,嚴重低估了美國戰後重建的市場規模。即便是150萬億元,也足夠共和國的資本家忙活幾十年,並且在這幾十年間賺得盆滿缽滿了。

    由此可見,幫助美國進行戰後重建,實際上就是在為共和國的資本開拓一個新的市場。

    很顯然,讓波多黎各人自由選擇去留,絕不僅僅是民主抉擇那麽簡單的事情。

    在得到經濟利益的同時,共和國當局也需要為此承擔更多的政治麻煩。這其中,最大的麻煩就是如何安置那些不願意離開的波多黎各人。

    戰爭爆發的時候,波多黎各的登記人口超過500萬人。除掉戰死的、以及在戰爭期間前往美國的,戰後還有大約450萬人,其中320萬人選擇前往美國。也就是說,還有130萬波多黎各人留在了島上。

    雖然比起近千萬的猶太人,130萬波多黎各人不算多,但是從法理上講,這些波多黎各人才是波多黎各的主人,因此他們的利益在猶太人之前。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這些波多黎各人的利益要求,波多黎各將變成第二個巴勒斯坦。

    問題就在這裏,共和國會安心解決這個問題嗎?

    事實證明,共和國當局不大算解決這個問題,也沒有真正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原因很簡單,一個猶太人控製的波多黎各就不是波多黎各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