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一十五章 定居點(2/4)

作者:閃爍字數:16032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28

    按照《開羅協議》的規定,戰爭期間,以色列仍然是猶太人的聚居地,並且由共和國與歐洲的聯合部隊負責以色列的安全。在戰爭結束前,以色列將逐步撤除猶太人定居點,並且將占領的巴勒斯坦地區與戈蘭高地歸還給巴勒斯坦與敘利亞(在此期間,將成立一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戰爭結束之後,共和國將以戰勝國的名義,擔保將願意離開的波多黎各人遷往其他地區,而歐洲將擔負起轉移安置猶太人的工作。

    毫無疑問,這是兩筆非常巨大的開支。

    雖然文件上隻有一句話,但是落實下來卻沒那麽容易。

    根據相關記錄,為了遷徙安置大約300萬波多黎各人,在戰後5年間,共和國當局為此總共開支近2萬億元,其中僅支付給波多黎各人的遷徙安置費就多達12000億元,而共和國相關管理機構的行政開支都有好幾百億。

    不管怎麽說,戰後安置不是戰時強製遷徙。

    雖然就像前麵說到的那樣,共和國當局可以充分利用戰勝國的有利條件,通過扶持的傀儡政權,以戰時名義強製征用波多黎各人的私人財產,並且強製轉移波多黎各人,但是處於維護戰後秩序考慮。共和國當局並沒這麽做,而是把選擇權留給了波多黎各人,由他們自行決定去留。

    反過來講,共和國這麽做也沒有吃虧。

    戰爭結束後,共和國當局宣布將選擇權還給波多黎各人,由波多黎各人自行決定去留的時候,一些歐洲新聞媒體就指出,共和國這麽做,實際上是一箭雙雕,不但沒有付出多大的代價,反而從中獲益匪淺。

    原因很簡單,幾乎所有選擇離開的波多黎各人都去了美國。

    不管怎麽說,波多黎各人與美國有著150多年的關係,很難用一場僅僅持續了數年的戰爭來切斷這種關係。更重要的是,戰爭結束之後,共和國要想成為新的世界霸主,而且成為得到廣泛承認的世界霸主,就得做好一件事情,即幫助世界各國度過難關,盡快結束因戰爭產生的艱難狀態。

    毫無疑問,共和國必須推行一種類似於“馬歇爾計劃”的全球複興計劃。

    在這個計劃中,自然少不了美國的份。

    也就是說,不管共和國與美國的矛盾有多麽深刻。隨著戰爭結束都成了過眼雲煙。在美國已經戰敗的情況下,共和國肯定要幫助美國度過難關,也就需要向美國投入巨額的戰後重建經費。

    問題是,有多少共和國公民支持這麽做呢?

    要知道,即便是更加開放的美國人,也不見得會幫助剛剛拚得死去活來的敵人進行戰後重建。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說,大戰結束之後,如果不是蘇聯對西方世界構成的巨大威脅,美國肯定不會急著幫助德國恢複元氣,更沒有理由重新武裝德國。這一點,在日本身上就體現得非常明確。日本能夠在戰後迅速複興。僅僅用了30多年就成為發達國家,而且是全球第二的經濟大國,關鍵不是馬歇爾計劃(馬歇爾計劃的主要對象是德國、法國、英國等眾多歐洲國家,日本獲得的好處非常有限),而是20世紀50年代的朝鮮戰爭,以及10多年後的越南戰爭。在這兩場戰爭中,美國龐大的物資需求成為日本經濟複興的強大動力,也是日本產業升級的主要動因。

    可以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沒有多少美國人支持美國政府幫助日本重建。

    這種情況,在共和國也存在。

    雖然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直接起因與美國無關,但是美國是主要推動者,而且美國也是共和國的主要敵人。幾乎所有共和國公民都認為,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俄羅斯絕對不會成為共和國的敵人,更沒有膽量挑戰共和國,第三次世界大戰也就不會爆發,至少不會在2057年爆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