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生力量(1/4)

作者:閃爍字數:1343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39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生力量

    擴大到集團層麵。停戰談判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別說與美國進行停戰談判,僅僅在要不要進行停戰談判的問題上,集約集團內部就鬧得不可開交。問題是,戰爭並不會因為集約集團內部矛盾而暫時終止,隻要談判還未正式開始,共和國當局就沒有理由宣布單方麵停火,共和**隊也就得繼續打下去,用炸彈與炮彈將美國變成廢墟。

    3月下旬,共和國海軍與天軍的戰略打擊強度有所下降。

    按照共和國當局的說法,這是在為停戰談判創造有利氛圍,畢竟過於猛烈的戰略打擊隻會使停戰談判失去意義。當然,這也僅僅隻是共和國當局的一麵之詞。雖然打擊強度降低了不少,但是戰略打擊行動並沒結束。根據共和**隊公布的戰報,3月最後11天,海軍與天軍總共執行了18次打擊任務,對蒙大拿州的比靈斯、愛達荷州的博伊西、懷俄明州的卡斯珀、猶他州的奧格登與奧勒姆、科羅拉多州的科羅拉多斯普林斯與普韋布洛、亞利桑那州的斯科茨代爾與圖森、新墨西哥州的聖菲、以及得克薩斯州西部地區的阿馬利諾與敖德薩等數十座人口在20萬到100萬之間的大中城市進行戰略打擊,導致近百萬人喪命,數以千萬計的城市居民淪為戰爭難民。

    在這一係列的戰略打擊中,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在3月23日。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這一天裏,在墨西哥灣活動的主力艦隊對位於科羅拉多州與懷俄明州的十多座難民營進行了集中炮擊。而海軍打擊這些人道主義設施的理由隻有一個,即發現美國當局將可以用來生產戰爭物資的工業設備運入難民營,即美國當局組織難民進行軍事生產,而這違背了人道主義原則。果真如此的話,責任就在美國當局身上。問題是,美國從來不是一個缺乏勞動力的國家,而且美國當局首先要考慮的是讓難民營裏的難民活下去,而不是讓他們參加戰爭生產。再說了,在連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也沒有幾個難民願意參加生產。更重要的是,戰後調查中,並沒有發現共和國海軍所說的“軍事生產設備”,隻在幾座難民營裏找到了用來生產被服的紡織設備,而根據美國當局的記錄,這些設備也是用來為難民生產春夏被服的。另外,並不是所有遭到炮擊的難民營裏都有生產設備,甚至是大部分難民營裏都沒有發現任何可以用來生產包括軍服在內的軍事物資的工業設備。也就是說,共和國海軍找了個理由,將數十萬戰爭難民送入了地獄,並且讓數百萬難民終生殘廢。當然,戰爭結束之後,共和國當局並沒有追究海軍的責任。

    由此可見,在3月下旬降低打擊強度的原因並不是共和國當局說的那樣。

    站在軍隊的立場上,在3月下旬降低打擊強度的原因隻有一個,即新成立的戰略打擊司令部還沒有正式運行,海軍與天軍必須把精力放在指揮調整上,即按照最高統帥部的安排各自成立一個打擊指揮部。再根據新的戰區劃分方式來安排戰略打擊行動,從而無法在具體的戰術行動上投入太多的精力。

    顯然,這也是一個不那麽靠譜的理由。

    要知道,到2063年的時候,共和國海軍的總兵力超過了400萬,其中僅海軍司令部與各個戰區的海軍指揮部的參謀人員就有大約5萬人,而這些人員至少能夠保證兩套指揮機構正常運轉。雖然天軍的規模要比海軍稍微小一點,但是總兵力也有350萬,加上天軍是標準的戰略軍種,所以後方的參謀人員更多,各級指揮部加起來大約有20萬人,也能保證兩套指揮機構正常運轉。也就是說,共和國海軍與天軍都不可能因為要組建新的戰略打擊司令部與指揮部而沒有足夠的參謀去負責戰略打擊行動,從而降低戰略打擊的強度,讓部署在前線的眾多作戰部隊曬太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