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二十七章 新生力量(3/4)

作者:閃爍字數:13438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39

    也許有人認為,對共和國來說,這不算什麽。

    如果僅僅是某個局部戰場上的作戰行動,這確實不是什麽大問題,可以通過調配其他戰場上的運輸力量來解決問題。事實上,在此之前,共和國海軍多次這麽做,比如在轟炸澳大利亞的時候。就從印度洋調來了大批運輸船隊。問題是,此時不是2060年,美國是最後一塊戰場,共和國將幾乎全部作戰力量都派了過去,增加20%到30%的海運力量,絕對不是說句話那麽簡單的事情。可以說,以當時的情況,別說增加20%到30%的運力,就算在短期內增加10%的運力都不太現實。

    當然,這不是說共和國沒有足夠的運輸船隻,而是無法抽調出足夠多的運輸船隻。

    根據戰後公布的資料,在2063年的時候,共和國用在軍事海運上的船隻隻占總量的一半左右,另外一半已經轉到其他方向,特別是幫助眾多盟國與占領區進行戰後重建,恢複正常秩序。比如,為了將在印度的糧食工廠裏生產出來的糧食送往40多個已經發生饑荒的國家,讓數十億人不至於忍饑挨餓,共和國當局就調動了20支船隊的近千艘大型船舶,將數以億噸計的大米、麵粉、玉米、土豆、大豆等等食物送這些國家的港口,並且組織了數百萬軍事人員,在這些國家建立了數千個救助站與糧食配送中心。當然,糧食僅僅隻是用來解決燃眉之急,對於某些急於恢複國內秩序的國家來說,提前進行重建才更加關鍵。以敘利亞來說,隨著中東戰爭結束,為了不再淪落為阿拉伯世界的二流國家,敘利亞當局必須盡快開始戰後重建,而這極大的依賴共和國提供的援助,即由共和國出錢購買的鋼筋水泥。為了與敘利亞當局搞好關係,共和國還得保證把這些物資及時送到大馬士革,所以必須出動好幾支船隊。

    對於共和**隊,特別是海軍與天軍的戰略打擊部隊來說,降低打擊強度也是件好事。

    不管是天軍的戰略轟炸機、還是海軍的主力艦隊,都需要時間休整,更需要時間進行正常維護與保養。當然,很多已經在海外執行了數個月,甚至十多個月作戰任務的官兵也需要緩口氣。

    之前沒有理由放鬆,既然彈藥物資送不上來,自然有理由放鬆了。

    當然,越是美好的東西,越為短暫。

    進入4月份,後勤保障難以為繼的情況大為好轉。解決問題的不是海軍,而是在這場戰爭中被邊緣化的支援航空兵,也就是唯一保留了空軍血統的兵種。

    前麵提到過,空軍被吞並的時候,實際上被拆分成了三大部分,戰術航空兵分別並入海軍與陸軍,戰略航空兵被天軍吞並,隻有支援航空兵保留了下來,成為天軍名下的獨立兵種。雖然在這場戰爭中,支援航空兵失蹤沒有站到前台,甚至不被人所知,因為活躍在前線的垂直起降運輸機是戰術空運力量,屬於陸航與海航,隻有那些運載能力高達上百噸,而且能夠在滿載情況下飛行上萬千米的大型運輸機才隸屬於支援航空兵,但是誰也不能否認支援航空兵做出的重大貢獻,特別是在一些關鍵性戰役中,支援航空兵的巨大空運能力成為了決定勝負的關鍵力量。比如在攻打塞班島的作戰行動,陸戰隊控製了機場後,支援航空兵在一夜之間就將2個陸戰旅的全部官兵與全部裝備送上島,而這絕對是海航無法做到的。在攻打莫斯科的作戰行動中,支援航空兵在24小時之內讓2個戰鬥單位完成了戰略轉移,而這也是陸航無法做到的。可惜的是,這種在後台的默默無聞的貢獻,很難引起重視,也就很難成為戰爭的主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