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一百三十四章 無條件投降(3/4)

作者:閃爍字數:13460更新時間:2020-02-25 03:15:46

    事實上,從陸軍的作戰行動來看,也主要是為了攻占渥太華。

    不管怎麽說,隨著共和國陸軍的裝甲部隊尼亞加拉越過邊境,攻入加拿大境內,並且如入無人之境般的橫掃加拿大人口最集中的多倫多地區,在加拿大皇家陸軍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的情況下,一舉攻入渥太華的情況下,美國當局沒有任何理由懷疑共和國陸軍在北美洲大陸戰場上的戰鬥力,也沒有任何理由懷疑共和國當局用一場地麵戰爭來擊敗美國,並且取得最終勝利的決心。

    當然,還有有就頂在費城的共和國陸戰隊。

    綜合這些因素,美國當局的唯一選擇就是投降。

    問題是,就算美國當局做出了無條件投降的決定,而且是真正意義上的無條件投降,戰爭也不會在一夜之間結束。

    9月30日,共和國陸戰隊兵不刃血的占領了費城,並且見到美國當局派來的代表。

    當月最後一天,美國當局的代表到達共和國新都,與共和國當局進行了第一次正式接觸。10月1日,美國代表前往上海,在集約集團總部向集團全體成員國的代表宣布了美國當局的投降決定。

    此時,共和國與美國的代表團已經就簽署投降書的事情進行了談判。

    雖然按照美國當局的意思,應該盡量低調一點,畢竟這不是什麽光彩的四化器,但是共和國當局的態度非常明確,這是影響了全球上百個國家、數十億人的世界大戰,而不是局部戰爭。作為製造與發起戰爭的戰敗國,既然無條件投降了,就沒有資格在簽署投降書的問題上與承受了巨大戰爭傷害的戰勝國討價還價,更加沒有理由要求低調行事。作為用接近3億人的生命(據戰後統計,交戰雙方與中立國直接死於戰火的軍民為2億9450萬,實際數字要大得多。根據一些民間機構的估計,戰爭期間,直接死於戰火的軍民在5億以上,其中僅平民就超過4億5000萬。因為戰爭導致的動亂、饑荒、瘟疫等等災難,甚至人為製造的自然災害而死的平民更是不計其數,保守估計不會低於直接死於戰爭軍民數量的3倍,而最高估計是5倍。也就是說,這場戰爭奪去了20億到30億人的生命,相當於戰爭爆發前世界總人口的20%。當然,這一估計值也得到了人口統計的支持,即按照世界各國在2065年與2066年公布的人口統計數據,第三次世界大戰至少使全球人口減少了20%)換來的巨大代價,很有必要用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投降儀式、以及其他各種手段來警醒後人,避免再次發生類似的悲劇。

    在共和國當局的堅持下,投降簽字儀式訂在10月31日,地點在切薩皮克灣的共和國海軍戰艦上,代表共和國中央政府的將是國家副元首焦魃山、代表共和**隊與共和國陸軍的將是總參謀長袁晨皓大將、代表共和國海軍的將是大西洋戰區艦隊司令張雪峰上將、代表共和國天軍的將是梅樂馳大將、代表共和國陸戰隊的將是周博義大將,另外集約集團各成員國都將派遣代表參加投降儀式,其中印度、巴基斯坦、伊朗、蘇丹、阿根廷與歐洲代表將作為戰勝方簽署協議,而其他國家均隻派遣代表參與儀式活動。

    至於美國會派什麽人參加投降儀式,那就是美國當局的事情了。

    在這份名單中,最引人矚目的有兩個,一是裴承毅沒有前去參加投降儀式。這還比較容易理解,畢竟裴承毅是共和國國家元首,而且在戰後肯定會離任,沒有必要出席這種對戰後世界格局有重大影響的活動,更沒有必要與戰敗國的領導人站在一起,並且在同一份協議上簽字。讓人無法理解的是,華劍鋒大將沒有出現在名單之中。要知道,即便在絕大部分共和國陸軍官兵眼裏,華劍鋒在這場戰爭中的貢獻都不亞於袁晨皓。可以說,他們兩人是共和國的兩根頂梁柱。更重要的是,因為裴承毅本人就是一位非常精明,而且才華橫溢的陸軍統帥,所以袁晨皓始終受到製肘,而華劍鋒的地位就不可替代了。當然,在對美作戰中,海軍的貢獻也遠遠超過了陸軍。由此可見,最有資格代表共和**隊去參加投降儀式,並且在美國的投降書上簽字的不是袁晨皓,而是華劍鋒。問題是,華劍鋒的正式身份隻是共和國國家元首的海軍顧問,而不是總參謀長,甚至沒有正式的軍職。還有一點不能忽略,即華劍鋒比裴承毅還要大幾歲,肯定會在大戰結束後退役,而袁晨皓還足夠年輕,就算脫下軍裝,也會效仿裴承毅進軍政界。顯然,不去參加投降儀式,不是華劍鋒不想去,而是他把這個出頭露麵的機會讓給了袁晨皓。作為補償,投降書的簽署地點沒有設在陸地上,而是設在了海軍的戰艦上,而且是一艘主力艦的露天甲板上,以此來彰顯海軍在對美作戰中的巨大貢獻,以及海軍的輝煌成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